貌端丽,气度娴雅,说话也和声细语,一看就很好脾气,满堂女宾们见了,都很喜欢。她给太夫人祝过寿,就来给下首的秦王妃见礼,长孙嫣叫她免礼,又赏了对檀香珠串给她:“以后得了闲,就来王府找我玩。”薛姝大方的收下,又应道一定。
高履行给祖母端药来正堂,同薛家娘子照了个面,俩人都红了脸。鲜于氏一见就知道有戏,高兴的不得了。
等开了席,她喜气洋洋的穿梭在宴席间招呼宾客,崭新的大紫色衣裙格外耀眼,等有人问起,她就装作谦虚的样子:“外甥女给的,说是蜀锦,我瞧料子还成,就做了衣裳穿。”
“原来是这样名贵的料子么?我都当寻常衣裳穿的,不过确实穿着舒服。”李世民眼尖瞧出来了,问妻子:“那好像是先前益州贡来的蜀锦呢?”“是呀,"长孙嫣翻了个白眼:“你非说好看,让我做衣裳穿,你瞧瞧这个颜色,我穿上扮你娘吗?”
李世民笑个不止,又低着声音哄妻子说话。今天的女婿格外殷勤,高妙英察觉到了不对劲,悄悄问女儿:“你们两个吵架了?”
长孙嫣没好气道:“他抽风呢,别理他。”不过今日最高兴的,还是高太夫人,她已经年逾古稀,十分衰老,不仅眼睛彻底瞧不见,也有许多日水米不进了,请了许多大夫来瞧,都束手无策,只说预备后事吧。
一家人都很伤心,她本人却并不在意,活了这样大的年纪,起起落落都经历过,能有合家团聚的这一日,她就已经很满足了。她今日难得吃了碗米汤,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拉着女儿,感慨不已:“我有两个这样好的孩子,便此生无憾了。”
长孙嫣看了也感慨:“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我以后能跟外祖母和母亲一样,有儿女可依就够了。”
李世民忙说我还没死呢:“你靠我就够了。”长孙嫣白了他一眼,懒得理他。
李世民又悻悻的:“我已经在让承乾读《孝经》了,以后孩子们准孝顺你的。”
没过几天,高家传来了消息,高履行与薛家娘子的婚事已经定了,因为太夫人病危的缘故,婚事定的很急,月底就要完婚。秦王亲自主婚,婚礼不但不仓促,排面还很盛大,新妇进门,为婆母和婆祖母奉茶。
高太夫人喝了孙媳妇的茶,笑着说了三个好,阖上了双眼。喜丧,丧事是早已预备好的,因着她生前的嘱咐,薄棺简葬,高士廉也上本丁忧,为母亲守丧三年。
只是高家半个月办了三件大事,不由都手忙脚乱。秦王出钱出力,里里外外的跟着帮忙,见到的人无不夸奖,说高家得了个好外甥女婿。
长孙嫣也不好再恼丈夫,只是没事还要狭促他两句:“当年我舅母可喜欢我了,说我又聪明又漂亮,央着我母亲许给她做儿媳妇的,我娘差点就答应了呢。”
李世民心里伛的要死,但还是要赔笑:“那不是我娘先定下了嘛,咱俩这是命定的缘分,改不了的,现在仨孩子都能跑了,以前的事情就别提了呗。”长孙嫣哼了一声,也知道丈夫小气,没再说别的:“今儿在这儿睡吧。”李世民立马不枢了,弹跳上床:“我就知道嫣儿最疼我了。”长孙嫣见状不由有些后悔:“不许贴着我睡啊,跟个火炉似的,热死人了。”
李世民立马吩咐人加冰,搂着妻子哄道:“房里多些冰就不热了,我就搂着你睡,绝不动手动脚。”
长孙嫣叹气,没辙了。
六月,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再起,侵犯山东。同月,秦王李世民在天策府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学士入馆。最后共挑选了僚属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等共十八人,号称“十八学士”。这十八人皆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分三班更直宿阁下,悉给珍膳。李世民每有闲暇,就到文学馆与众学士讨论文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于朝堂文武之事的关心就少了很多。
有了文学馆这个理由,李世民也能向父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