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年纪虽轻,从军时间却久,对于战场形势,也有自己的判断:“我思量已久,薛仁杲虽守坚城,但人心不和,我军破竹之势,机不可失,舅舅不必再劝!”果然,他刚刚依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列阵,薛仁呆手下的骁将们就已经到唐军阵前投降了。
薛仁杲大怒不止:“这些人受我父亲提拔恩典,我父亲不过去世三个月,居然都投降叛主,如此不忠!”
他也不想想,要不是他以前暴虐残酷,和这些将领们都有嫌隙,人家为什么做这样的叛主之人?
无法,薛仁杲只能带兵进城拒守。
天快黑时,唐大军也相继到达,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
薛仁杲无计可施,于十一月初八日,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唐朝得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民众五万人。
此战,标志着老李家终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保证了长安的安全,使大唐可以依据关中为中心,获得角逐天下的入场券。就在此时,洛阳的战局也初步明朗。
年初,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达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自立大丞相,率隋官兵十余万众,西归关中。
西归路上,到达洛阳时,与正在打攻守战的洛阳朝廷和瓦岗军碰了个对面,三方混战。
幸好此时的李家兄弟已经班师回长安了,不然不知要如何热闹。洛阳朝廷是什么情况呢?
更热闹。
炀帝死后,洛阳朝廷拥立越王杨侗即位,改元皇泰。杨侗年幼无实权,实权被七位大臣把持,合称“七贵"。这七贵经过内部的养蛊厮杀,最后由手握兵权的大将军王世充胜出,一手遮天,专横跋扈。
杨侗虽然年幼,但也有野心,欲借瓦岗军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
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接受了册封,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双方在黎阳相遇,摆出阵势,开始互骂。
总之就是你骂我造反头子,我骂你乱臣贼子,你来我往,互有来回。骂完就打,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瓦岗军在洛阳城外盘踞已久,又据守粮仓,不愁吃喝。
而宇文化及则不同,西归的军队长途跋涉,粮草早就不够用了。因此一番鏖战下来,还是宇文化及兵败,士卒多半叛逃。宇文化及自知大势已去,叹曰:“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建元为天寿,署置百官。
这鬼一样热闹的一年,分别是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武德元年,皇泰元年,天寿元年。
当然,这一年冬至,河北起义军队伍首领窦建德也在乐寿称帝,建元五凤,因此这一年也是五凤元年。
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杀之时,王世充趁机灭掉了异己,彻底打压下了幼帝杨侗,独揽洛阳隋廷朝政。
乱世混战之时,当然是谁拳头大谁有理,凭你什么天潢贵胄,又有什么用。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裴仁基建议李密偷袭东都,但李密不听。
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郎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
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东逃武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眼瞧着大势已去,李密无奈之下,西逃长安,投奔与他算是同宗的李渊,旗下战将秦叔宝、徐世勖、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