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出塞准备(4 / 5)

念了一年半了,这也是李婶一家都引以为傲的事。

家里用大棚种青菜这主意,也是去了归一学院的小儿子给出的主意。李婶和丈夫半信半疑的试着弄了,发现冬天的青菜格外畅销,而且价也卖的高,却年他们几亩的青菜挣了不少钱。小儿子还让他们把后面的山丘圈起来养鸡,现在悦江府人多,这些鸡和鸡蛋都愁卖,光去年一年,他们靠着卖菜和卖鸡蛋鸡肉这些,就赚了四十多两银子。

李婶道:“瞎,一小把青菜而已,又能多几分钱,你和你叔叔拿着吃吧。”见再三推辞不过,何小西只得接过。

李婶望了望房间,问何小西:“你小叔还没归家呢?”何小西点点头:“小叔还要一会儿才回来,玻璃坊普工下工比较晚。”李婶点点头,“是的,是的,在城里做工就是时间比较长,像我家大娃,下工时间也晚。”

何小西以为李婶就是平常的寒暄,没想到她继续旁敲侧击地问他家小叔的情况。何小西瞬间就明摆了李婶的意图。

要说李家什么都好,唯一让全家人比较烦恼的便是因为死了丈夫回到娘家的大女儿。

李婶的大女儿早就出嫁,不过那时候大家都穷,她夫家比起李家要更穷一些。那时候江大人还没有带着大家打地主分田地,好多人都饿死了。大女儿的文夫因为出去找粮食,被人敲了闷棍,死在了路边。丈夫一死,婆家人都说她克夫,找了这个借口就把她赶回了娘家,一同赶回李家的还有大女儿生的女娃。按照李婶的话说,这哪里是嫌弃她大女儿克夫,分明是没粮食吃,怕她女儿和外孙分了夫家的粮食,这才将他们母女赶了回来。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当时李家的状态也不好,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着女儿外孙女,大儿媳很是有意见。好在不久之后,他们俾县就被江大人接过手了。他们的日子也跟着好过了起来,特别是这两年,全家人的生活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日子在好过,但大女儿的婚姻始终是两口子心里的一个结。总不能一直带着孩子住在娘家。他们老两口在还好,要是没了,两个兄弟,哪里有他们两口子可靠。儿媳也会不待见女儿外孙女的。所以这段时间,李婶到处在给大女儿物色对象。像李家这样的本地人,又有田地,家里的兄弟也出息,家里的女儿想要找夫婿是很好找的。但李婶他们也不是什么人都看的上。最好的当然是找本地人,但是本地人只要条件一般的,都不会找一个带着孩子被休回娘家还有克夫名声的女人。

何丰谷何小西的出现,让李婶眼前一亮。何丰谷和她女儿年岁相当,都结过亲,谁也不嫌弃谁。就是他们这边多一个外孙女而已,不过一个女娃用不了仁么花费,不过就是桌子上多一双筷子,再长大点,还能给家里做点儿家务。待到十五六岁,找个好人家嫁出去就是了。

他们这边多一个女儿,何丰谷是外地人,无房无地,两项中和起来,谁也不吃亏。从硬性条件上说,何丰谷其实入不了李家的眼。但何丰谷现在在玻璃坊找到了一个好伙计,每月的工钱都不少,而且何丰谷身强体壮,性子又憨厚,不是那种苛待人的性格,女儿跟了他,大福大贵没有,至少不会受太多苦。

再加上李婶觉得自己看人还是蛮有一套的,她总觉得何小西这个孩子不简单,以后说不定有大出息,要是侄儿以后发达了,他能不拉拔自己相依为命的亲叔叔吗?

于是两口子合计了一下,觉得何丰谷是个合适的人选。问了一下女儿,女儿对何丰谷也不排斥。

于是李婶便起了这个心思,专门等到何小西下工找了过来。何小西听完之后,瞬间也觉得这是一门不错的亲事。李家的姐姐他见过,性子很温顺,又勤快,要是他小叔去了李家的姐姐,他去书院念书也能放心一点何小西便道:“我很喜欢李家姐姐,不过既然是我小叔自己的亲事,也得问问他的意见。等他回来,我们就商量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