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比斗(2 / 3)

练队的考核最主要的还是战场上的成绩,再加上平日里个人考核的成绩,学习成绩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王老三以后如果和其他队长竞争,其他条件相当,学习成绩考核比别人差一点,那就被比下去了。而且王老三敏锐的察觉到除了团练队以学习能力暂时还不突出之外,江玄戈在其他方面用人都需要这些人识文断数。“那送去哪儿念?去县里的私塾?”

王老三忙道:“去什么私塾,阴山不是开了归一学院吗,咱们的孩子以后就送那儿去念书。归一学院可是县丞大人资办的,送到那儿去念书肯定没错。”这事儿县里还真没几个人不知道。

王老头道:“这事儿我知道,可那学院不是专门招收孤儿吗,我看就是县丞大人同情那些孤儿,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吃饭的地方。”王老三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县丞大人是在全力培养这些学生,送到这儿去念书肯定比私塾好。”

“好不好的,学院都只招孤儿,我们家孩子又不是孤儿。”王老三道:“那只是第一届学生,后面县丞大人肯定还要招,不可能一直只招孤儿,我都打听了,以后每年的十月初八都会招一批学生入学,条件也不会只限于孤儿。”

“那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呢,不着急。”,王老头心里对这个学院还是不怎么当回事的。认为这个学院只不过是江玄戈出于同情,这才招一批孤儿解决他们的吃饭生活问题,就像育儿堂一样。不过要是能进去念书,王老头也不反对,县丞大人办的,总是没错的。

南宁县其他已经逐渐殷实起来的人家心里也存了让自家孩子去念书的念想,只不过在选择念书的地方上有些犹豫。有消息灵通的,和王老三差不多的想法,想着把自家孩子送到学院去,有的则送到了县里的私塾。自从县里安定下来之后,以前关闭的私塾又陆陆续续重新开放了,并且还比之前多开了几家。毕竟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谁又有那个闲心送孩子们念书呢。现在南宁县靠着种地可以丰收,将新粮卖给官府能换得一大笔钱,除此之外,县里还开了一家水泥坊和玻璃坊,水泥坊正式工人招满了,但是平时运水泥这些会招一批零工,而玻璃坊招的工人更多,村里有好些劳力多的人家都去了玻璃坊做工,工钱可不低。不但如此,听说县里还准备开设织布坊,要招一大批女工。

这些工人的工钱都不会低,再加上团练队的,而工钱最高的则是那些会一门手艺的,比如那些烧窑的,还有木工,泥瓦匠,铁匠,这些,选了好大一批去了大别山,听说这些人的工钱可高了。南宁县的百姓也摸出门道了,这些人挣到了钱,就会花钱,他们一花钱,县里就有了许多产业,农家平日家里有多余的青菜水果还有鸡蛋之类的,挑到集市上,这些人能眼睛都不眨的买。有钱的人多,其他人也能从中挣到钱,县里的那些铺子摊贩生意好,也会更多的雇人,这样县里大多数人都有钱挣了,于是能花钱的人就更多了。原本死气沉沉匪盗肆掠的南宁县就这么被盘活了。人人手里都有存钱,自然为后代考虑的人便多了,多开几家私塾便也在情理之中。

归一学院的月考正式来临之际,正好下了一场初雪。江玄戈正在参与第一次月考的考卷评分,毕竞才学两个月,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大家都很刻苦,基础知识掌握的都不错。但每门课都有两道设置的开放题,要求结合所学所看所想开放做答,这就能看出差距了。考卷看了后,江玄戈倒是记住了一些人。

先生们批改试卷也挺累,不过这些试卷多是以明确的分值估算,倒是比纯碎的八股文要容易批改得多。

将成绩公布下去后,先生们和江玄戈他们坐在三楼的食堂吃火锅,冷天吃上这么一锅热腾腾的火锅,比什么都美。

徐寿禄吃完后嘴都红肿了,偏还要捋着胡须一副翩然道:“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不服输,学习起来都很刻苦,你又设置了能靠比斗赢学分,我看,接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