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志成拍了拍施氏的小脑瓜,一时没了让她侍寝的心情。
-----------------
阳国太祖22年,欧阳诚55岁。
在这个年代,已经可以自称一声“老夫”了。
不过他武道修为高深,外貌看上去仍是三十来岁的精壮中年。
这一年,春耕之后,阳国大军开拨。
如同许多智者们猜测的一样,阳国大军的前进方向是:南边。
这其实很好猜。
阳国地处东南,东边是已经被打服了的吴国,西边是赵魏韩,北边是超级大国郑国。
而南边,则有一系列的小国,那些小国的更南边,也是一个超级大国:荆国。
智者们皆云:阳国开国之主雄才大略,目光长远。
他如果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在把后方给料理好之前,是断然不会介入中原乱战的。
否则,哪怕他连战连捷,中原各国也会联手对付他,让他饮恨南归。
到头来不过是为王前驱罢了。
只是,阳国开国之主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还有耐心去和南边的荆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么?
就算他最终赢了,又还有精力再掉头来攻打中原么?
本来大家都认为,阳国会联络赵魏韩一起出兵。
毕竟,他们四国本出于同源,有一定的交情和信任。
没想到阳国竟然独自与荆国开战。
在人们或期待、或怀疑、或不屑的目光中。
阳国势如破竹,三个月连下十一城。
接下来一战覆灭荆国主力,兵指荆国都城!
整个天下都为之失声。
荆国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天下有数的强国。
带甲二十万,战车千乘。
这样一支足以扫荡中原的军队,竟然被阳国一战而灭,斩首三万,俘虏十万,其余溃散失踪者不计其数。
哪怕有溃军加入,荆国都城里也只有不到七万军队。
虽然各地贵族都纷纷赶来救援,但一则荆国的贵族有内斗的传统,彼此间积怨极深。
二来,这些从贵族们自家领地上临时抽调的农民兵,连旗号都认不清,列阵都困难,谈何战斗力!
所以阳国仅仅由副帅唐烈带领一支偏军,就将荆国那些援军打得四散奔逃。
无奈之下,一向傲慢的荆王也写了几封信向中原各国求援,同时还尝试和阳国和谈。
但刀已经架在对手脖子上了,怎么可能收手?
欧阳志成可没打算旷日持久地围城。
很快,他就单人只剑,出现在了荆伯的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