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自己召开这个会的目的:“四平乡的大棚菜要上市了,我思考了一下,我们也要四平乡的大棚纳入我们的管理之中来,这个管理的工作还是由玉城这边来负责,你也回去思考一下,怎么管理才能更好更有序也更便利。”
刘玉城一听都愣住了,他看着桑瑜有点肝颤,说:“姐,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干得下来。“说着他舔了舔嘴唇:“我现在还在管着市场,我怕我弄不好。”桑瑜却笑眯眯的说:“市场里面不是还有闫刚吗?他已经上手了吧?“她这么说着的时候,目光看向了闫刚,明明目光平常,可是闫刚还是在这个比自己小了一岁的姑娘的询问下,大气不敢出,只能默默地点头,保守的说:“我还不太熟悉。″
桑瑜:“都是一些不怎么费脑子的活儿,再过个几天就熟悉了。"说着,她又看向了刘玉城:“冯美华你又不是不认识,你们两个好好的碰碰头,商量一下这个大棚要怎么弄。”
桑瑜都这么说了,基本上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刘玉城就算是心理再没有底也只能用壮士断腕的信心把这个事儿就给接了下去。至于刘玉城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干好,又能怎么干,其实桑瑜并不怎么担心和考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她看得出来刘玉城是一个有想法又能花时间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年轻人,而且他能吃苦,有耐心、肯动脑子,从来不轻易的否定自己,情绪还十分的稳定,这样的年轻人只要给他一个平台,他自己就能发光发热。
更何况,改革开放的初期,满地都是钱,大家对于管理什么也知之甚少,这个巨大的时代红利也让企业的容错率极高,所以,桑瑜可以肯定刘玉城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就是一次失败也没什么的,重新再来就好了。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刘玉城来说也是一个痛苦的转变期。他原来干得活儿那都是十分简单而且不费脑子的,每天就是拉菜、批菜、然后再总结一下市场上卖菜的规律,进行菜品的调整就行了。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和快乐,吃喝快乐,不过,这么简单快乐的日子过得久了,他其实也生出了一种略微有点腻味的情绪来。不过这种情绪他可不敢告诉任何人,毕竞比起去工厂上班还是现在的日子他更爱,更何况,他爸他妈对他可是耳提面命的,让他好好干,不能给桑瑜丢人刘玉城只是在心里面默默地许愿,希望他的活儿能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也不能太难。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许愿就被老天给听见了,等万年青开始修建,刘玉城就发现自己一下子就忙了,不但忙了,而且事情开始变得繁杂了,自己根本干不完。
最后还是桑瑜跟他说,要学会分配事情,还有学会让别人干活,才能空出更多的事情来干自己的事。
这段时间他也是按照桑瑜教得方法,摸石头过河的管理着万年青,也带着闫刚一起做。
好不容易他上了手,觉得再过一段时间自己能顺了,桑瑜这一开会又把自己弄去搞大棚管理,刘玉城简直想哭,他再也不乱许愿了,他现在可真是太想回到当时只是送菜卖菜的简单日子啊。
当然,不管刘玉城的内心是怎么哀嚎,他的脑子里还是已经思考,要怎么去面对一个新的挑战了。
“现在是冬天了,我今天去了大棚看了看,再过个几天,大棚里面的第一茬小绿菜就能上了。"桑瑜公布了这个消息,立刻让所有人都精神振奋起来。虽然说吃肉好,可是秋菜下市之后,大家能吃的蔬菜就只剩下了大白菜、土豆和南瓜、冬瓜,这么连续吃上了一个多月两个月,就算是再好吃,那也要吃腻味了。
所以每当到冬天的时候,大家都是分为想念绿叶子菜的,现在一听说马上就可以吃上绿叶菜,人人都表示,这第一批菜自己肯定要先给家里买上个十斤八斤的。
财务的两个小姑娘一边说买菜一边眼睛里都是兴奋,她们说:“这个绿菜上市啊,我觉得肯定不愁卖,一定生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