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么可能放弃这更长远的好处呢?
韩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不大赞同,他们都没读过多少书,但因着经历过的事情不少,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借着纺织厂厂长的力压着宋家人,这法子只能用一时,却没办法用一世!
韩学礼用“解决”这个词儿来宽慰他们,实在是,过于乐观了!“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给宋家人送好处?他们对咱们家女婿不好,我没跟他们算账都是好的,送好处?他们做梦去吧!”韩学礼连忙打断道,他这番话,虽是有意为之、说给梁万听的,但,论迹不论心,仅凭这番话,他这个老丈人当的,就胜过杨翠华那个亲妈百倍了!“那你是做了什么,让宋家人不敢再扒上来?”这下,韩家人是真的有些好奇了!
韩学礼面上带了点儿得意之色:
“你们不知道,市里这段时间在号召各大国营厂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支援三线建设,宋家人的思想觉悟那么高,当然要去西部地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竭尽全力啊!”
顿了顿,韩学礼接着说:
“放心吧,陈厂长又不傻,小万和宋家的关系怎么样,他肯定会去打听得清清楚楚,自然,也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把宋家人弄去支援三线建设,离得远了,他们就算想给咱们找麻烦,也是鞭长莫及!”支援三线建设是国家从64年就提出来的政策,到今年,安城能出一份力的国营厂,都已经出过了。
所以,当市里把大家伙儿叫去开会、又再次老生常谈的时候,旁人都当耳旁风,韩学礼却是放在了心上。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像食品厂、纺织厂这样的轻工业,自然是去支援大三线、建设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前两年,食品厂为了动员更多工人去支援,还曾给出了丰厚的激励政策。比如说,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去了以后,工资级别自动提一级;没房的,去了以后,一定会分房。
前者倒还好说,一级工资,也就是几块钱,尚不足以打动人背井离乡、带着妻儿老小去条件更艰苦的地方。
但后一条,会分房,却是实实在在地切中了许多人的痛点。最后,食品厂愿意去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人数,足足是玻璃厂、纺织厂、制药厂、印刷厂这几家出的人数之和。
当然,韩学礼不愿意送半点儿好处给宋家,自是把纺织厂的政策打听得一清二楚。
“纺织厂对口支援的,是贵市的三原纺织厂,头两年去的工人,待遇肯定是最好的,到了这会儿,宋家人要是去,别说分房,就算是子女入学,估计也得头疼好一阵儿。”
“可要这么说,宋家人能愿意去贵市吗?他们家又不傻!”韩学礼看了眼梁万,笑了笑说:“县官不如现管,陈厂长要是连宋家人都搞不定,那他还是尽早从纺织厂厂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吧,也省得哪天决策失误,把纺织厂上千号人都带到沟里去。”
谁规定的,支援三线建设,必须是心甘情愿才能去了?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堂堂厂长,要是拿两个普通工人没办法,那还当什么厂长?他那一眼,梁万察觉到了:
“是啊,不管是威胁,还是以利许之,陈厂长总归能想到办法的,宋承志的软肋就是宋涛,宋涛又是即将下乡的年纪,要是在这个时候,有人跟宋承志说,如果愿意去支援三线建设,就给宋涛安排一份儿工作,我想,宋承志会犹豫纠结,但最后,肯定是会答应的。”
见他把话挑明,韩学礼也就不再卖关子,道:“我跟陈厂长说了,让他暗示姓宋的,去了贵市,那边的厂子缺人,可以给宋家老大安排一份工作。当然,实际上,是一份儿临时工。”得知真相,宋承志肯定会闹,但闹腾又如何?全家都已经搬到了贵市,他想回来就能回来吗?反而,继续闹腾下去,只会让三原纺织厂的人对他们一家更加不满!
“临时工?挺好!宋涛的工作干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