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鸾回(九)
“郑司马,别来无恙。”
涪州州府深处,掌一州军政的镇守司马郑彦,正在暗室会客。来人风尘仆仆,身上带着西北特有的风雪与尘土的腥气,看着是一身普通军士的打扮,却落座从容,气息沉稳,与郑彦平起平坐品茗。“不知王爷有何见教?"郑司马问道,“可是要对那青城侯有所安排?”来人低眉一笑:“一介女流,若非得我家世子青眼,王爷怕是连她的名字都记不真切,又怎会遣崔某来此会见司马大人?”话说得轻,却不无敲打之意。
郑彦闻言神色一肃,回敬道:“崔参军所言极是,只是您素常随侍王爷身侧,平日一年也难得一见,今日又何故亲临此间?”崔参军抿茶,茶香袅袅间,他淡声道:“京城,或将起波澜。”郑彦斟茶的手一顿:“如今战事吃紧,王爷坐镇边关,京城纵使波云诡谲,又岂能波及王爷分毫?”
“司马言虽不差,"崔参军轻轻放下茶盏,眼神与他交锋,“然落一叶而知秋,见微便能知著。我等为王爷筹谋,万不可掉以轻心。”“可是朝中…出了变故?“郑彦闻言,身子不自觉地前倾。“郑大人或许尚未知晓。“崔参军将目光放远,语气却越发沉静,“数日前,陛下忽召世子入宫。不仅既往不咎,竞还解了其多年禁足之令,亲赐行走腰牌。郑彦蹙眉:“天子此举……或是感念王爷戍边之功,是以施恩于世子?”“施恩?"崔参军轻哂一声,“若止于此,自无可议。可陛下不仅解禁,还欲为世子相看贵女,特设宴于红袖楼。”
“这…“郑彦迟疑道,“陛下可是要赐婚,借联姻牵扯王爷?”“联姻是小,可这设宴却有讲究。"崔参军的语气淡漠如冰,“郑司马应该没忘,这上一批从红袖楼丢了的人,尸骨可都还埋在阳城呢。”“红袖楼……阳城……郑彦的脸色一白,冷汗从额角渗出,他终于明白了这两步棋的真正含义。
“赐世子自由,是为放虎归山,以便于暗处观察其行止;而红袖楼设宴一一”崔参军目光转正,坦然接道:“是敲山震虎。”此话一出,室中顿时沉寂,郑彦的脸色终于由白转红,目光落到崔参军面上。
“郑司马是聪明人。"崔参军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
“既然知道虎要下山,也该明白,您那些伸得太长太久的手脚,是时候缩回去了。”
他目光如刃,直逼郑彦:“王爷这些年,从未问您要过一笔账。本不该动疑,但崔某斗胆猜测…郑大人的′养老钱',也该攒得够了吧?”话中无明言,却字字有所指。
郑彦脸上浮起僵笑,忙拱手道:“那是自然,下官明白王爷的意思。更何况,那处生意也做得差不多了,下官自会收拾干净,不留半点把柄。”说罢,他便起身,取来纸笔:“我这就拟令。还请崔参军代为送去我手下,好让王爷安心。”
崔参军这才放下茶盏,起身还礼:
“郑大人,请。”
茂县的这座山,比记忆中的任何山脉都更深、更野,像一头沉默的巨兽,无从窥探。
顾清澄走在山中,枯枝在脚底被碾碎,却连一声脆响都没发出,她像一只潜行的猫,谨慎、敏锐地走在山间。
根据她这几日的打探,茂县曾经也做着中药生意,这山上的药材最是道地,可如今连药田的痕迹都寻不见,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彻底抹去了存在。山路愈走愈窄,直到这弯弯曲曲的山路彻底消失在尽头,尽头之处,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顾清澄没有犹豫,将七杀剑拈在掌心,走入了浓稠黑暗之中。视觉被黑色侵占,连一丝天光都透不进来,她循着直觉深入,忽然,一缕熟悉的药香钻入鼻尖一一
这是……当归?
难道那些消失的药田,都藏在这片黑暗深处?有千万条疑问一时涌上心头,顾清澄来不及思忖,听见了远处传来沉闷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