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公主的剑> 鸾回(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鸾回(七)(2 / 3)

去联络镇北王调兵。"奉春抬眼,“这是否意味着,镇北王与那南靖贼子早有勾结?”

顾明泽叩着桌案的动作停住了。

奉春没说话,只俯首站在一边,静静等待着皇帝批阅奏折。直到最后一本奏折阅尽,顾明泽将朱笔重重一搁,沉声道:“镇北王世子现在何处?”

顾清澄彻夜未眠。

一个月前,她离开阳城,重返京城争夺权柄,为的是在这偏远的涪州为那些女子们开辟一方庇护之所,更是要在这天地之间为自己挣下一席立足之地。夜深无灯火,她在黑暗中的眼睛疲惫却依然清亮,思绪一层层翻卷。表面上看,她似乎已经站稳脚跟一一青城侯的封号,涪州的封地、暗中培植的势力。

可实际上,自她走到明处那一刻起,便陷入了更为凶险的境地。顾明泽的明枪暗箭从未停歇,镇北王也不会放弃对阳城人证的追杀。边境战火肆虐,愈往北去,世道愈乱,百姓流离失所。而她身边,竞无一个可信之人能用一-林艳书仍在南靖,江岚亦自顾无暇,就连唯一和江岚联系的暗线宋洛也已倒戈……黄涛不在,三条暗线也被她撤离,这意味着江岚留给她的势力将暂时无可调用,哪怕是三千影卫的动向,也已经在顾明泽的眼皮底下。可还有许多事未做。无论是明面上的青峰山剿匪,还是暗中挑明的边境之行一一

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

兵权。

宋洛调度的三千影卫,剿匪许她的三千额外兵制,和江岚在镇北王处的人马,她必须全部握在手中。

唯有握兵,方能在涪州真正落根,不至于再沦为鱼肉,任人宰割。可她该如何以一己之身,当下这千钧之担?当天色亮尽之时,顾清澄终于想起了一件事。那只无形的,执棋人的手。

引她去过书院、第一楼、皇宫、秦家村的手。她想起那日和黄涛在医馆处老大夫的见闻:石浸归,茂县。执棋人是要她去茂县?

她匆匆跑回地图前,指尖描摹着茂县的位置。此处不远,在往边境去的路与阳城之间,若是星夜兼程,两日便能来回。她闭上眼睛,将眼前局势细细梳理,江岚旧部这条线已然断尽,所有她先前的准备尽数归零。若想以最小代价撬动新的破局点,此时出手,是唯一可能。倘若能在启程边境前,冒险揭开涪州之行的最后一个谜团……或许,能赌上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坊间传言愈演愈烈,都说青城侯近来行事愈发乖戾无常。最令人不齿的,莫过于她竞将当初随她入涪州时最为忠心的小马奴逐出了府门。涪州地处边陲,外即乱地,她却连在临川城内谋个差事都不允,反倒派人将那可怜人一并逐出城外。

谁不知,临川之外,饿羿遍野、匪患丛生。如此斩情绝义,还妄谈什么庇护百姓的大义?

于是也有嘴快的说了:恶人自有天收。

那小马奴前脚离开,青城侯后脚便病了,府中急召了大夫,熬了些药汤,只说是染了风疹,整月不能见人。

如此一来,那所谓的“剿匪"之举,便更显得是子虚乌有的笑谈了。而此刻,顾清澄正只身站在茂县的城墙之下,指尖拈着那块石浸归,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霜雪。

果然如流言所说,临川之外,已不复人间。边境战火延绵数月,战线推至茂县一带。最先崩塌的不是军防,而是百姓的生计。

她这一路行来,但见村庄荒废,农田焦枯。兵匪杂沓,流寇横行,兵役重徭之下,无人耕种,连牛马都被征走喂军,数万男丁应征北调,城中青壮几乎被抽空。

更因北境粮道中断,米盐之价翻了数倍,而即便是如此,临川的州府依旧畏首畏尾,竞不敢剿匪打通青峰山的粮道。粮荒仅是开端。若战局生变,溃败的兵灾将裹挟着逃难百姓南下,随之而来的疫病,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而这些,不过是北霖境内的前哨之痛。

再往西去七十里,便是阳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