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感觉他干的还不错,一直也没有什麽问题,所以只要任满了就正常的升职。
朱简烜带着审视的目光翻开报告,沈复也在旁边做了简单的介绍。
礼部方面应该是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第一个方案就是加上一连串的好词,什麽神文圣武泽被苍生之类的词儿,一口气排了二十多个字。
第二个方案是简单一点,就叫「天皇大帝」。
朱简烜如果觉得还行,那礼部准备在冬至前后,或者直接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年后就开始直接改称呼。
朱简烜对这两个方案都不是很满意,那一大串溢美之词的方案给人的感觉像谥号。
天皇大帝这称呼感觉还行,但朱简烜不想被称为天皇。
虽然天皇天后最早是李治和武则天用的,但是他自己仍然会本能的想到日本那个。
况且朱简烜也看不上李治和武则天。
朱简烜倒是也没有生气,朱简烜的性格是比较自我的,下面人想不出好办法的时候,通常并不会责怪他们。
下意识的觉得这是自己没有给出指示的结果。
朱简烜自己恰好也想不出什麽好词,犹豫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份报告放在了一边:
「这件事情先放下吧,我先看看,朝会还是正常举行,不过不要在朝会上提这件事。」
沈复心中松了口气,赶紧领命称是。
这活儿本来就难干,礼部那帮人本来大部分是搞寻章摘句的,皇帝之上的称呼应该是什麽,他们真的琢磨不清楚。
也幸好他们伺候这位君父,倒是习惯于主动担责,不会因为臣子没有好想法而责怪他们。
然后沈复赶紧递上了另外一份奏本,并在旁边介绍说:
「江南布政使和江南提学官联署,说最近这几年地方童生考试的时候,偶尔会遇到士绅来询问女童生是否可参加考试。
「苏州丶松江丶应天府三地,都不时有士绅到衙门去请示,以后的科举考场能否开一个女科。
「因为涉及到科举教化,下面所有官员都不敢置喙,所以请示陛下决断。」
朱简烜听着沈复的说明,简单翻了江南布政使的奏本,内容倒也不算复杂,基本就是沈复提炼的那几句。
江南地方的一些士绅,想要让朝廷专门开女科。
朱简烜对于这件事情稍微有点意外,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女人能不能参加科举,神洲历代王朝并没有明确禁止。
如果按照现代的理想化的西式法律逻辑,使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标准的话,似乎应该是允许的。
但是,即便是欧洲和美国,也并不完全遵守这种逻辑,更何况神洲古代了。
科举考试不是常规事情,不是当事人一个或者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统治集团的事情。
也就是一种牵扯众多的事情,这种事情不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是法未允许须慎重,甚至「法无许可不可为」。
女人能不能参加科举,以前的朝代和大明都没有明确允许。
在宋代的时候,出现过女童参加科举的情况,当时人和后人的私人评价都是不建议这麽搞。
但宋朝官方也没有出正式法律来禁止,大明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朱简烜看来,是没有社会基础。
随着科举流程的不断变化,考据制度也越来越严格。
在大明现在的正常科举考试流程中,有士兵给考生验明正身和搜身的环节。
这个时候的普通人的社会认知中,本来就不支持女性抛头露面,同时还有男女授受不亲。
负责监考和检查的士兵都是男人,面对女考生就是个巨大的麻烦。
以前本来就没有几个女生参加过实际考试。
不过,现在大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认知,应该正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