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他不但下大力气革新武器,还孜孜不倦的招募仆从军。
「在战争开始之后,他又追求速战速决。
「不愿意主动进攻法国,不愿意跟拿破仑打全面战争,而是用谈判和招募藩国结束了战争。
「基于这种分析,臣认为我们只让明国皇帝感到棘手,没有办法用较低的伤亡和消耗打败我们,那他们就可能会放弃战争。
「参考大明的经验,组织军屯卫所,组织大规模的民兵,发动所有分了土地的平民参战。
「只要能让明国主力军疲于应付,我们就能有机会成功了。」
渥巴锡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李策凌听完就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按照欧洲的情报,拿破仑做了跟我们类似的事情,将征服的大部分土地分给了当地农民。
「但明国军队抵达的时候,得到土地的农民却并没有抵抗。
「明国宣布保护他们已经分到的土地,还把拿破仑分给法国军官的土地也拿出来,继续分给当地的所有平民。
「结果德意志地区的平民迅速倒戈,成了现有的大明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能够发动这些平民,跟随我们一起对抗印度本地的贵族,就是因为我们给他们分了土地。
「印度本地的邦国贵族不可能放弃土地。
「但是明国不在乎这里的土地,可以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情。
「无论是我们统治他们,还是明国直接统治他们,他们得到的利益不会变少。
「如果大明军队打败我们的军队,将我们的军官贵族的土地也分给平民,平民就能从大明得到更多土地。
「这种情况下,那些平民为什麽还要为我们而战?」
渥巴锡张了张嘴,心中有一个想法想要说,但是靠在自己的身份,最终忍住了这个冲动:
「这……臣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了,请陛下恕臣愚钝。」
李策凌也没有追问,而是看向现场的其他人:
「诸位可有解法?」
几个大臣嘀咕了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的汉族军官站起来说:
「陛下,分田改革能发挥力量,但却无法抵挡支持相同制度的更强大的敌人,那我们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就和明国一样给功臣封藩建国,让他们在各地直接抵抗明国的军队。」
李策凌还没有表态,旁边的另一个大臣就开口了:
「藩国一样会倒戈,他们可以直接成为明国的藩镇,为什麽还要当我们大顺的藩镇?」
李策凌听得忍不住直皱眉,好不容易完成对地方的掌控,现在却要再放出去,可能真的太难收了。
幸好这种思路也没有什麽用处: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到底应该怎麽做?」
这时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官员开口:
「老臣以为,可以兼而有之……
「继续保持当前的土地改革方案,同时将作为明朝藩国的身份由虚落实。
「让咱们真正成为明国的藩属国……」
李策凌听到后面就更加忍不住皱眉了:
「你的意思是要不战而降吗?」
老官员马上解释:
「这不是投降,这只是执行太祖皇帝的承诺,我们在一百多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明国的册封了。
「现在姿势将这份要求正常执行,将我们与大明的关系变成正常的……」
李策凌打断了老官员的继续解释:
「先不讨论这个问题的细节了,先讨论正题要怎麽解决。
「你们难道认为,明朝会什麽要求都不管,单纯的允许我们现在整体成为藩国吗?
「如果他们要将我们拆分开来,变成几个省的呢?
「就算是我们现在开始将藩国落实,那大明就一定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会不会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