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大明不革命> 第95章 从电报到电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从电报到电话(3 / 4)

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而拉丁字母本身没有意思,组合成单词才有意思。

汉字天然适合用来描述状况,拉丁字母天然适合当符号。

崇祯从未学过拉丁文,但是仍然用拉丁字母当拼音和运算符号,是符合客观的拿来主义的。

朱简烜带着工匠和学生们,现场明确了新时代的十六进位标准方案。

而后带着学生们现场继续发散思维,找到了十六进位在当前电报方案中的合理用法。

首先用三位十六进位数,形成4096个编码,容纳相应数量的汉字和符号。

排除常用字中的含义高度近似的,拟定一份常规电报用字范围。

要求未来发常规电报的时候,只能使用这个字表上的汉字,提高总体的电报收发效率。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字表,同时保留含义重复的常用字,制定一份八千个汉字的标准字表,作为军队和朝廷使用的字表。

最后用完整的四位十六进位数,总共65536个编码,制作能够容纳绝大多数汉字的总表。

这个按照标准筛选合适汉字的工作,不需要现场的工匠和学生们去做。

朱简烜写了一份命令,让卫兵送去给随行的礼部官员,让他们完成者三个级别的汉字码表。

这些人是专业人员,对他们而言是手到擒来的分内之事。

朱简烜不需要告诉他们是用在电报上的,只需要给出筛选标准就能干活了。

等他们完成了基本的筛选工作,再让工匠们按照电报收发的原理,稍微修缮整理就能用了。

等到几十上百年以后,等到电子计算机问世的时候,这三个字表也会成为理所当然的计算机用字表。

因为早期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算空间非常有限,不可能一股脑儿把需要的汉字都塞进去。

肯定也要和现在控制电报用字范围一样,一步一步的增加计算机字表的范围。

朱简烜把工作吩咐下去之后,继续带着工匠和弟子们检查和验收新发明的简易电报机。

现在这种课堂作业形式的验收,只要求他们实现基本功能就行了。

等到了美洲的时候,朱简烜要去处理美国的事务,会让工匠们在地面上设计制作实用化的成品。

基本电报机的验证完成后,朱简烜就开始新一轮的课程——声波。

首先告诉工匠和学生们声波的本质,然后直接引导他们思考将声波和电流变化互相转换。

这节课之后的课堂作业,也变成了简易有线电话机,或者说是制作拾音器和扬声器。

朱简烜直接给出了基本设计思路,在两个铜片中间夹上碳粒制作拾音器,将声波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再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扬声器,将电磁环连接在可震动的盆膜上,背后再放一个磁铁。

电磁环通电产生磁力,与背后的磁铁互相吸引,向后拉动整个盆膜抖动。

如果通入的电流是变化的,是用声波震动转化而来的,那电磁环就会带动盆膜还原抖动,将电流变化再次转为声波。

在此之前的电报机,用电流的联通和断开传送信息,是从电学基础理论上直接推导出来的。

朱简烜讲明白了发电机的原理之后,大部分学工匠和学生都直接想到了,只要有稳定电源都能制作电报机。

在原有的历史上,摩尔斯在1835年就做出了有线电报机。

现在朱简烜将电流和声波联动起来得操作,就跟之前把电和磁联系起来一样令人大开眼界了。

在原有的历史上,电话机的可行性,也是因为意外被发现的。

一个义大利裔的美国人,名叫安东尼奥·梅乌奇,本来是研究「电生理学」的,也就是用电击治疗疾病。

大约在1849年,他有一次给朋友治病的时候,让朋友咬住一个连接着线圈的铜片,应该是他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