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不妥。”李孟羲迟疑道。
“哪里不妥?(何处不妥?)”刘备关羽看过来,异口同声的问。
李孟羲答,“若远六七十步,箭远且慢且稀,拿盾遮掩,倒是能遮掩个七七八八。
可近至叁十步,箭雨密且急, 一面盾,怕不能十足稳妥。”
李孟羲复又看向关羽,认真道,“兵凶战危,就怕个万一。万一将军遭逢不幸,纵能万胜,于我而言, 于玄德公而言,等同大败亏输。不能十足稳妥, 暂止此行,我等冒不得险。”
李孟羲关心之意拳拳,关羽心中为之一暖的同时,又觉得李孟羲瞻前顾后的,很不痛快。打仗哪里有真正的完全之策。
关羽不由摇头,正想再说,却看到李孟羲开口。
“我倒是有一策,或可一试。”李孟羲面有思索模样,他眼睛转动,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像说给刘备二人听,“我等所虑者,黄巾箭雨也。
若设计使黄巾箭雨骤停,则再弯弓曳射,十足稳妥也。”李孟羲幽幽道。
刘备关羽相视一眼, 皆是不解, 忙问, “如何使黄巾箭雨骤停?”
李孟羲突然就笑了, 笑的莫名其妙,“可使人扎草人,派人举草人至敌城之下,而后——”故意那么一停顿,看刘备关羽侧耳倾听模样,李孟羲目光炯炯,“用草人骗尽黄巾箭矢!”
计策说完,气氛沉默了。
刘备看着李孟羲,他还是不解,“羲儿,黄巾满城,且不说他箭支有多少。再说我等拿草人去骗他箭矢,他黄巾纵能一时上当,可黄巾又不傻,须臾就能醒悟过来。
等黄巾看出我等伎俩,停了弓弩,干看不射, 我能奈之如何?”刘备一番那么分析。
李孟羲笑得更开心了,“玄德公说的对啊,他黄巾又不傻, 我拿草人骗他箭,他须臾就能看破我伎俩,而后干脆不射。
好就好在,他黄巾——干看不射!他要不射,岂不正中我等下怀,而后,我可从容曳射也!”
刘备勐然就瞪大了眼睛,他明白李孟羲的意思了。
妙啊!好一个草人计!骗箭是假,故意让黄巾以为是要骗箭,黄巾自以为看破我军意图,索性停弓不射,却因此,正中我下怀。
这真是……
刘备为李孟羲严谨的算计折服了,关羽也是佩服模样。
好了,问题全然解决了。
只要黄巾看破李孟羲的阴谋诡计,自鸣得意的不再放箭,那就妥了,关羽何止能从容曳射,简直就能从容曳射。
关键是,黄巾能看破计策吗?很大可能。
黄巾又不傻。
黄巾只要看破计策,那黄巾就中计了。
这是计中计,或许可称为连环计,或许为叁十六计中的绵里藏针,又或欲擒故纵,再或者,是大紊小动的策略。大紊小动,《亮剑》中的李云龙用的非常熘,李云龙打鬼子,下令全团往前冲锋一百米,冲锋声势高昂。鬼子以为,李云龙部是要突围,实则,是李云龙想一炮轰掉鬼子的指挥部,但迫击炮射程不够,够不到,还差一百米。
所以李云龙就往前突了一百米。
全团一阵突击,那么大的动作,就是为了促成拉近距离进入迫击炮射程的这个小意图。这就是大紊小动。
紊,紊动,紊和动一个意思。
依然是《亮剑》这部电视剧中,李云龙后来成了师长之后,和楚云飞大战,又用了一次大紊小动的策略,他让全师往前压,他本人却带一支先部队从缝了插进去了,直接横穿几十里,打到了楚云飞的指挥部。又一次经典的大紊小动战术。
于现在,义军大张旗鼓的扎草人,一副势不把黄巾箭支骗完,势不罢休的模样。又扎草人,又发动大量人手,声势不可谓不大。
然而大声势之下的真正意图,只是为了安全的在叁十步外往城下曳射。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