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清妖,遂有今日之大好局面。」
「望大都督顺天命,应人心,于广州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王安话音落下,四周诸将跟着他纷纷下拜,然后齐声说道。
「望大都督顺天命,应人心,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望大都督顺天命,应人心,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
这叫什麽?这就叫做劝进!
李奕闻言,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反而是面露惶恐之色,开口说道。
「本督德浅福薄,安敢担此大任?」
「此事诸将切莫再提!」
「都散了吧!」
李奕摆手示意诸将退下。
当然,李奕并非不想称王,而是想端一下姿态。
如果底下人一劝进,他便忙不迭的答应,那不免显得李奕急功近利了些。
所以,他准备玩一把三辞三让!
诸将见此,也知道这是三辞三让的套路,所以并不着急,纷纷告退离去。
接着准备第二次劝进去了!
……
下午时分,李奕正在处理军务,他新任命的内政司财政科科长吴兴邦前来求见。
吴兴邦,曾是十三行行首伍家的一个大掌柜,为了赢得伍家的信任往上爬,他甚至曾经改姓伍。
后在光复军抄没十三行之后,伍兴邦弃暗投明,改回本姓,然后被李奕给提拔了起来,专司光复军的财政事宜。
嗯,李奕虽然抄没了十三行,但最多也就把主家或杀或抓,送去劳改。
对于十三行原来的那些掌柜夥计,只要他们愿意为光复军工作,大多都抬手放了一马。
一是因为李奕不想扩大化处理。
二是因为这些人都还有用。
当代中国由于满清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度缺乏懂得外语,懂得洋人的贸易规则,能够对外交流的人才。
这些十三行的掌柜夥计由于过往经历,可都是稀缺人才,除非是罪大恶极的,否则的话肯定不能都杀了。
李奕在书房内接见了吴兴邦,招呼他坐下,命人上茶之后,开口询问道。
「兴邦,你这次前来所为何事?」
吴兴邦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回大都督的话,卑职今日前来是为了向大都督复命。」
「您所交代的铸币的事情出结果了!」
说话间,一名警卫通报之后走了进来,将一个检查完的木盒送到了李奕桌上。
吴兴邦上前,打开木盒,然后说道。
「大都督请看,这些新铸的钱币一共有三种面额,分别是银元,银毫,以及流通量最大的铜钱。」
「一枚银元当库平银一两,银含量为九成,一成为铜,总重量为50克。」
「银元整体呈圆形,采取新型铸币机的压铸工艺铸造,边缘呈规则的锯齿状,正面为大都督您的头像,背面则是万里长城……」
嗯,李奕这招是学的袁大头,直接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钱上,多深入人心啊。
只不过一想到自己以后可能会被人叫做李大头,李奕就有一种莫名的心塞。
当然了,也只是类似袁大头而已,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历史上袁大头的币值为一枚银元当库平银七钱二分,不免有些别扭。
而袁大头之所以搞出这麽个有些别扭的币值,其实是为了方便外贸,让袁大头兑墨西哥鹰洋可以一兑一。
他这麽做也没错!
而李奕搞一两的银元,则是为了方便中国人自己换算,以及推动弃银两用银元的政策。
算是各有所求吧!
吴兴邦继续说道。
「而一枚银毫则是当库平银一钱,银含量同样为九成,整体重量为5克。」
「也就是说,一枚银元兑十枚银毫。」
「铜钱则是标准的方孔钱,篆刻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