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客厅里的明朝末年> 第170章 简直岂有此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章 简直岂有此理!(2 / 4)

回开封省亲,途中要“路过”涞水县。

至如今,这一“路过”的时间已经长达近两个月,在这近两个月时间里,保定巡抚徐标以下,乃至附近州县官员并没有前来拜见,因为她出涿州以后就不曾摆开鸾驾,到达涞水县以后也不曾有正式行文给地方官府,所以从程序上来说,她现在人还停留在涿州。

京畿附近的地方官员老于世故,自然也会配合张皇后的意志也可能是皇帝陛下的意志,权当做毫不知情,并不会贸然来访。

然而今天保定总督杨文岳却像吃错了药一般鲁莽。

他不光自己来了,还带着一众保定军高级武将直接来到了办公室门外求见,刚刚下课回来的张皇后见着他们,一度感觉非常惊讶。

他们进门以后就扑通扑通跪了一地,接着又行了大礼。

张皇后问他们所求为何,然后他们说……

简直岂有此理!张皇后也知道她和方神子的绯闻在新城里愈演愈烈,但从来没想过有人会当着她的面来说,更没有想到,杨文岳一个封疆大吏居然把这种无稽之事当了真,甚至他还异想天开,想利用这一层“关系”去向方神子求援。

这、这是把我当成什么人了?!

张皇后气的眼睛发红,宽大的宫装袖袍内,两只净白素手紧紧的攥在了一起。

杨文岳趴在地上不肯起来,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但是嘴里一点都没耽误:“负担不起,此战朝廷实在是负担不起!臣反复计算,十八万剿援大军连同马骡,每日所需米豆至少两万五千石,月所需七十五万石。

沿途要调用民夫,民夫之数三倍于军士,若是风调雨顺之年,或是江南之地,地方官府尚可承担,偏保定、河间连年大旱,如此军中务必要给予补贴,否则只怕地方苛待民夫过甚,继而酿成大祸……此战非一朝一日能够功成,若步步为营使用稳妥之法,短则五月,多则三年,所耗银钱、粮米之数难以计算。”

(本章完)

第170章 简直岂有此理!

在他以前读书的书院里,不识字的人没有资格走书院正门,只能从杂房的小门进入,如果他们胆敢靠近教室,那一定会被先生拿戒尺打出来。

心里这么想,但面上没有流露半分,杨文岳反而饶有兴致的表示,也想坐里头去体验一下。其实就是走路走累了呗

冯容带着他们轻手轻脚的从后门进入,在讲台上上课的王老童生毫无表示,前排正在听课的少年也没有几个回头的,反而是那些家长见到杨文岳一行虽穿着常服但气度不凡,连忙都站了起来,眼见座位有可能不够,还有人点头哈腰要让座的。

杨文岳看到他们胸前果然挂了一块蓝色小木牌,虽然心中不喜,但他还是点点头,找了个中间位置坐了下来。

教室里的布局和书院里的有所不同,最显眼的是前头一块很大的黑板,足足占了一面墙壁的三分之一,黑板上已经用粉笔写了少量板书,字迹简陋不甚出彩杨文岳个人评价。

黑板往上则拉了一条大横幅,上书有八个隶书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把眼睛环视四周,杨文岳看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两面侧墙上挂了六个卷轴,上面都是格言警句,其言辞相当直白,关键是后面的留名,比如: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明皇帝·朱由检。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三边总督·孙传庭

包括他杨文岳的名字也位列其中:书不可一日不读,每日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保定总督·杨文岳。

杨文岳的表情中闪过一阵迷茫,他怎么也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了。

再说他自己都很久没读书了,这两年他一心忙于军务,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根本没有半日闲。

杨德政、刘超等人不知内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