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门的一小块空余地方则成了现在的教学场所。里头没有书桌,也摆不下许多凳子,五十多个人就这样盘腿坐在地上,面向着教课的老师和一块小小的黑板,彼此间拥挤的密密麻麻。
教学条件虽然简陋,但难得的是光线充足,里头除了原本配置的几盏灯火,现在又添上了几根白色的、十分粗壮的蜡烛。这蜡烛也是潘老师送下来的,经过后勤部的人融化、倒模、上烛芯之后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城蜡”,县里那些赶时髦的大户人家都很希望能搞上一根。
只因为市面上的蜡烛烧起来有烟雾熏人眼睛,还有一股十分感人的气味在屋里挥之不去,如果是劣等一些的,那时不时还有“噼里啪啦”的火炸开,因为蜡烛里头有许多没有过滤干净的脂肪残渣……当然,就是最劣等的蜡烛也不是寻常人家每天都能点上的,夜间的灯火,对古人来说是个很奢侈的东西。
里头正在讲课的是黄秀才,他已经教完了今天六个生字的读音用拼音,也已经将字的笔画拆分,说完了写法,现在正在进行的是说文解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者,质也。可解做人之秉性,秉性有善恶之分;也可解做性命之性,万物生灵,性命皆有长短;还可做雌雄之体性,男女之体性……”
听到最后几个字的的时候,底下的男人们纷纷露出了一脸猥琐的笑容。
他们很希望黄秀才能够把这几个字讲的再深入一点,换做往日里,他们早就已经起哄,或者自己在下面就这方面的知识开始了热烈探讨,但现在他们不敢,因为他们早就听到了公子和刘鸡在外头说话的声音。
他们飞快的把笑容敛去,一个个的都坐姿端正,目不斜视,摆出了一副十分认真的模样。
方愈在门外扫了一眼,就知道自己已经打草惊蛇了。
于是他抱起阿秀转身就走,另外还有好几间窝棚里都在上课,他才不信这帮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听说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当初刘鸡、高二他们差不多,所以今天务必要抓几个典型出来以儆效尤,明天要让他们的名字上“光荣榜”,还要去掏厕所。
(本章完)
第155章 稀烂的这一章,写的什么鬼?
比如让这些新流民“暂时”住在城外,就是刘鸡、高二、牛鹏等干部提议的,赵老头也对他们的提议表达了支持。
他们的理由是隔离防瘟疫,事实上新城里还有许多空旷地带可以搭建隔离区。
“慢一点没有关系,只要他们能安稳下来,按照我们的规划走就行了。”方愈无所谓道。
流民能安稳下来是最重要的。
反而方愈很好奇,刘鸡他们是怎么让这些流民老老实实的住在隔离区,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始干活——一个极为松散的群体开始按照规划干活,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服从性和组织性,对于流民管理来说,这是一个极有难度的开端,也是一个最美好的开端。
这些人在路上经历了九死一生,他们的内心非常敏感,随时怀有那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态。
他们很容易激动,任何对他们不友善的的举动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应。
就比如四月份,新安县县城外来了一伙流民涞水县以南,近白洋淀,有近千人,当地士绅觉得很不安,于是他们派出家仆和官兵一起,想把这伙流民驱赶出新安县,结果这一驱赶就把县城给驱赶没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光是在保定府各州县就能找出不下二十例。
刘鸡他们要把人强行控制在隔离区,不让出不让进,这种做法和新安县驱赶流民其实没什么区别,当然也是非常“不友善”的。
然而前后来了三拨流民,方愈并没有看到任何与流民发生冲突的报告……难道说,来到新城或者说县城外面的流民都能理解隔离的意义,都特别的通情达理吗?
刘鸡摇头说:“那些人都是文盲,像瘟疫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