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71.第271章 治国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1.第271章 治国之道(2 / 4)

不会,燕王处同样不甘示弱。

只是与老二刘闳不同,老三刘旦在京中并没有一个高居三公的老师打掩护,所以动作上就显得……

更光明正大些!

在长安城内,皇帝、太子的眼皮子底下,别藏,藏就是在自欺欺人,藏不了,索性大方些。

以讨论辞赋射猎为名,举办一场雅会!

在武德充沛的大汉,这个‘雅会’称呼或许有些抽象,但在后世宋明时期,有一个与之很相似的场景——

诗会。

“嘭。”

箭矢落入壶中,壶高两尺,长脖大肚。

“燕王好身手。”立于高壶左侧、手持数根箭矢的广川王刘齐,笑着捧了一句。

刘旦撇撇嘴,“投壶算什么,相比起这个,我更喜欢纵马骑射,角抵也成啊。”

说起角抵。

刘旦看向不远处一人问道:“寡人此次入京却不见骑郎将上官桀,他现在官居何职?”

“喔。”宗正韩说微微欠身,笑道:“上官桀去年便自请外放了郡守,并未在京中当值。”

“呵呵。”

韩说后面两声轻笑,在场众人当真懂的都懂——怕被太子宫打击报复呗。

作为皇四子一党,在李广利兄弟贬官岭南后,上官桀处境十分尴尬且微妙,保不齐哪天太子宫见他不爽,就顺手给摁死了,与其如此,不如自请外放,避避风头。

“奥。”

燕王刘旦闻言,点点头,并未放在心上。

他问起上官桀,仅仅是想起当年在长安时,有这么一位跟自己角抵的大臣,谈不上什么交情。

至于刘旦曾对上官桀说过‘必有厚报’的话……

近些年刘旦一直远在燕国,如果李姬尚未离世,或许还会替他在京中经营人脉。

如今嘛。

许久不往来,刘旦早就把跟上官桀说过什么忘得一干二净。

眼下。

燕王在京城所置的别馆内,红泥小火炉,投壶辞赋声,以及显贵十数人,其中有诸侯王,亦有朝堂大臣。

今日相聚一堂,以谈笑取乐为主,大家并没有从属性,谈话氛围轻松很多,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那实际上,也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

齐王那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燕王这边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没什么两样。

“燕王少年时便这般身姿矫健,将来恐怕有万夫不当之勇,屈居燕国苦寒之地,属实屈才。”

瞅瞅,聚会刚开始不到一刻钟,有人便迫不及待的直奔主题。

刘旦听罢,丝毫不避讳道:“那是自然,将来寡人练得文武艺,便向父皇请命回京,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

堂内众人为之一静,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请命回京?大汉立国近百年,主动请命回长安的诸侯王,能是来为国效力的?

造反还差不多!

此时,旁侧的燕国侍中,寿西长,替自家大王笑着找补道:“今日肯来相聚者,我家大王都有所耳闻。”

“将来可为同道中人,大王言语之间难免坦诚了些,切莫怪罪。”

这句话翻译翻译,就是:

我查过你们,尔等跟太子宫都尿不到一个壶里,我家大王的话直接了点,你们也别装!

意思肯定是这么个意思。不过燕王终究是个少年人,哪懂得如此许多,身为燕王心腹的寿西长一开口,众人便明白是他在背后替燕王谋划。

“燕王直率,我等惭愧。”

“是极、是极,燕王心胸广阔,非我等可比。”

“燕王远在边疆,日后若有疑虑,尽可往臣府中来信。”韩说,说了一句有用的实在话。

“好!”

刘旦昂首而立,话语仍旧十分坦诚,“你等的心思,先生已与寡人讲明,旁者不敢保证,但助寡人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