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45.第245章 这倒是朕的不对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5.第245章 这倒是朕的不对了(3 / 4)

,北方自有陛下定夺,我等坐稳朝堂即可。”

他看向刘据,“既然陛下传信要视察边防,一时半会儿就回不了长安,前些日子积攒的政务,殿下酌情处理吧。”

长安君臣以为此次皇帝能很快回京,毕竟匈奴打进家门,皇帝亲征迎敌,真要开打也就是一哆嗦的事儿。

基于此。

有些不太紧急的政务,之前能拖也就拖着。

可现在皇帝传信来,要从河套地区一路巡视回关中,走走停停,反而得耽误更多时间。

丞相的话在理,此刻一众公卿又来都来了,几件比较重要的事也就顺势处理了。

“父皇离京前对赵过三人是何安排?”刘据朝左侧梁柱后的一人问道。

伏案持笔的司马迁闻言,拱手一礼,“回殿下,陛下在宴席上允诺会给登科前三名授官,具体品阶倒未明说。”

“恩……”

刘据沉吟一声,转头看向其他几位,“诸公是何意见?”

卫青闭口不言,石庆似在考虑,桑弘羊建议道:“赵过可在司农府任大司农史。”

王温舒接道:“丙吉可来廷尉府任一奏曹掾。”

韩说也开口:“刘德可在宗正寺担任宗正员吏。”

大家都很给科举前三名面子,确切来讲,是给受了天子宴请的三人面子!

不过。

刘据依然不满意,因为他们报出来的官职,没有一个超过六百石,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忽然看向一旁的卜式:

“御史大夫,你有什么意见?”

卜式闻言一愣,桑弘羊等人也微微错愕,殿下怎么特地问御史大夫?

他们没有疑惑太久。

因为极其善于审时度势的卜式,早就看透陛下对科举的重视,所以当下太子一问,他立刻品出味道。

尽管心里不太情愿给太子搭台,但周围同僚灼灼目光盯来,卜式也只好捏着鼻子道:

“臣以为首次科举选士,选出的又多是俊才,可适当多给一些培养的机会。”

呐。

这话一说,在场公卿又不是傻子,立马领会太子的意思。

桑弘羊三人互视一眼,并未思虑太久,顺势应着御史大夫的话头说了下去,确实得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嘛。

就这般。

赵过任大司农部丞,丙吉任廷尉正,刘德任内官长,都达到了比千石的品阶,很好,刘据满意了。

点头之余,他又朝大司农桑弘羊吩咐道:“让赵过尽快试验他的代田法,先在离宫的农田里推行。”

“是。”桑弘羊应道。

科举前三名授官就此说定,至于其他登科进士,有了刘德几人的调子,能入殿试的二十余人,着丞相府妥善安排。

旁者就无法偏颇过甚,会陆续下放各地官学。

光禄卿徐自为随驾出征了,光禄丞倪宽正在殿中,领了太子吩咐的差事。

“还有一件事。”

刘据平静道:“告缗事宜在民间引发骚乱,地方为何不报?朝廷竟然不知?”

话罢。

群臣面面相觑,地方为何不报、朝廷为何不知,太子你真不清楚?上一个碰了告缗的义纵是何下场,谁人不知?

哪个还敢上报!

皇帝靠着告缗一策,搜罗来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亩更是上万顷,涉及如此大财政收入,谁敢多嘴?

对国库账本一清二楚的桑弘羊敛色垂首,默不作声,主官财政的大司农不开口,旁人更不可能张嘴。

最终。

还是丞相石庆站出来背锅,“回殿下,是老臣失职,散朝后立即彻查此事。”

刘据颔首,“不仅要查,查完还要改!”

未等众人惊疑的眼神望来,刘据先一步道:“父皇之前不知民间骚乱,如今既然知道,已有意整改。”

“丞相与廷尉一同去查,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