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243.第243章 盛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3.第243章 盛世(3 / 4)

疏’,皇帝在告诉各诸侯国的臣民:

“不要效忠诸侯王啦,都来朝廷!”

“朕给高官厚禄——”

除了丙吉的鲁国人身份,他熟习律法也算一个加分项,除此之外,还有吗?

有!

丙吉算是‘当庭策问’的直接受益者,他在宣室殿问对时,曾说过一句:

“有关告缗,地方官吏瞒报、不报,臣建言……”

他后面建言了什么不重要,他把地方上欺瞒皇帝的事情,告知了皇帝,这一行为,非常重要!

刘彻当时听完,立即便让宦者令将丙吉考卷挑出。

他要重用此人!

此时再回头看看,京城官员的子嗣冲进科举考场,真就能大杀四方、勇夺桂冠?

不见得。

堂堂公卿之子东方敬,连宣室殿的门都没摸到,旁人来了也只有当陪衬的份儿……

不过。

没有入殿试,不代表东方敬落榜了。

此次科举,前三名便不再细表,除他们外,当日参与殿试的另外二十一人,各有名次。

未能参与殿试者,则由光禄丞倪宽,会同一众属僚评判优劣,选出初步名单,再上报皇帝过目。

最终,于北宫门外公告,上榜士子皆称:登科进士。

共计一百一十五人!

由光禄寺官员评选出进士,堂堂公卿之子东方敬自然光荣在列啦,大鸿胪的儿子,肯定得卖几分薄面。

然后。

大鸿胪要卖面子,其他人是不是也得卖?

再然后,登科进士一百余人中,儒生就占据了三分之一……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就要问了,科举考试,考官竟然能看人下菜碟,随便卖面子?

这不就是舞弊?

真要深究,从后世明清成熟的科举制来论,的确是舞弊,但从唐、宋前期的科举制论,又不是舞弊。

因为唐、宋初期,科举考试的答卷,是不糊名的……

不糊名。

不就有了看人下菜碟的余地?

这也是为何光禄寺贡院初考结束后,一发现不妥,刘据就去了未央宫献策,规范科举流程。

然而,那时初考已经结束,问题无法挽回,只能等下次科举再施行新规。

好在光禄寺官员能动手脚,皇帝也行啊。

耍流氓谁不会。

你提拔世家子弟,朕就提拔寒士,看谁提拔……嚯,你居然还敢跟朕比谁提拔的多?

不敢?

奥,不敢就好。

随即,大汉第一次开科取士的结果,便成了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能入殿试者,十之八九出身低微。

不入殿试,登科上榜者,十之七八也出身低微,即便倪宽偏向儒生,皇帝也明示了——

给朕偏寒门儒生!

对此。

倪宽没有半点抵触心理,反而执行的非常彻底,一切皆因,倪宽本人就出身贫寒……

选他作为主考官,皇帝可不是乱选的。

放榜结束后,科举前三名由天子请进了宫,有了今日宴饮,就是真正的简在帝心。

未来赵、刘、丙三人,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与此同时。

皇帝也没有厚此薄彼,前三名在宫中宴饮,其余登科进士一样有宴饮,而且是由太子亲自主持!

规格属实拉满……

夜。

华灯初上,春风楼。

“诸位。”大堂主座之上,太子居中,光禄丞倪宽居左,刘据见众人闻声望来,他随即举起酒盏,笑容满面道:

“今日你等登科,实为人生一大喜事,孤敬你等一杯,请!”

“谢殿下!”

堂下士子个个容光焕发,齐齐举杯,待一杯饮尽,堂内互相道贺、庆祝声顿起。

刘据见状,着人替自己又满上一杯,起身与他们攀谈之前,他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