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另外几个集装箱里装着的石英砂,锗还有硼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送到相应的位置,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光纤预制棒就整整齐齐的码放到仓库里了。
虽然是要准备3个月的光纤预制棒,需要60根,但是体积却不会很大,都没有装满一个大型集装箱,王建昆看着还有空余位置,又额外制造了20根,装满一整个集装箱。
这些预制棒的芯层是掺杂了锗的二氧化硅,其折射率会比纯石英高一些,包层掺杂的是硼,其折射率会比石英低一些。
两者在拉制时,芯层在内,包层在外,激光会在两者交接的界面上折射,光就不会跑出芯层,在界面上反复折射前进,将信息传递出很远。
王建昆在83年开始准备大规模上马光纤通信也是考虑到了当前通信的发展历程的。
现在的有线通信用的是同轴线缆,其体积相比光纤来说太大了,直径就接近1厘米,其次是不能承受缠结、压力和严重的弯曲,这些都会损坏电路结构,阻止信号传输。
其成本相比大规模量产的光纤来说会高一些,特别是国内铜资源匮乏,制造同轴线缆要耗费大量宝贵的铜。
信号还容易受影响,如果线缆某一段发生比较大的挤压或者扭曲变形,中心电线和网状导电层之间的距离就不是始终如一的,这会造成内部的无线电波会被反射回信号发送源,这种效应减低了可接收的信号功率。
而采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优点就非常多了。
其一,它拥有极其宽阔的带宽,仿佛是一条信息的超级高速公路,能够承载海量的数据,传输容量之大令人咋舌,无论是高清视频、海量文件还是复杂的多媒体信息,都能轻松应对。
其二,其损耗极小,中继距离长,让信息能够在长距离的传输中保持稳定,误码率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同一位忠诚可靠的信使,准确无误地传递着每一个重要的消息。
其三,光纤的体积小且重量轻,宛如一根轻盈的魔法丝线,便于铺设和安装,不占过多空间,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四,它具有卓越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即使身处各种复杂的电磁场环境中,或是面临闪电雷击的威胁,光纤通信线路依然稳如泰山,丝毫不受影响,确保信息的安全传输。
其五,信息在光纤中传输时泄漏极为微弱,保密性能绝佳,就像隐藏在神秘城堡中的机密,没有专用特殊工具根本无法窃取,能为军事、政治和经济等重要领域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六,光纤的制造材料石英在地球上取之不尽,与那些依赖有限金属材料的通信方式相比,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使用。
最后,在应用频带内,光纤对每一频率的损耗相等,无需在接收端进行复杂的幅度均衡,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以上的这些优点,可以吊打现在的同轴线缆和铜导线,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最大也是不无道理的,其国内对于通信的需求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而光纤这种能够容纳大量数据传输的线路,当然会被他们加急投入市场。
从收集到的信息,美国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更换连接各科研院所和各大学之间的通信网络,同时也在进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测试。
而其军方的通信应该早就开始光纤化了,毕竟采用光纤通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解密的概率大大降低了,或者说被杜绝了。
王建昆在香港制造完光纤生产设备和前几个月需求的光纤预制棒后,在一天傍晚驾驶着快艇离开香港近海,然后制造出Y-1运输机开往缅北的基地。
到达基地后,他首先检查了几个仓库中准备的材料,然后开始制造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设备。
制造光纤预制棒有多种方法,比如气相氧化法,MCVD(化学气相沉积)法,VCD法。
而王建昆之前在研究蓝光LED生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