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司总旗,林十三。”
瓦氏夫人皱眉:“锦衣卫?把俞帅和戚将军抓起来的锦衣卫?你们的脑袋是不是被野狗吃了?”
林十三哭笑不得,忙不迭的解释:“抓俞帅、戚将军的是南京锦衣卫。并非我们北镇抚司。”
瓦氏夫人上下打量了林十三一番:“看你一身是血,今日也算跟倭寇拼了命,是条好汉。”
林十三道:“幸得瓦氏夫人相救。否则我跟这些锦衣卫的袍泽,今日全得殉国。”
瓦氏夫人夸赞道:“你们都是锦衣卫?打得不错。我看你们不足百人,脚下得有二三百倭寇尸体。”
林十三道:“这是唐先生指挥得当之功。”
就在此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和尚走了过来。和尚左手做佛揖,右手则拎着一根包铁长棍。
唐顺之问:“大师是?”
和尚自报家门:“噫,俺是河兰嘞!小庙嵩山少林寺。贫僧月空。”
注:考证了下。嘉靖抗倭时期的协守淮安的僧兵是来自于嵩山北少林。上章写成了南少林,错了。已改。
林十三惊讶道:“少林寺是小庙?大师过谦。您和一众师父不在河南念经,怎么跑到浙江杀倭来了?”
唐顺之在一旁解释:“林传奉你有所不知。嘉靖三十三年,南京中军都督给嵩山少林写了封信,让嵩山少林派武僧前来浙江抗倭。少林欣然应允。”
唐顺之不知道的是,少林寺方丈坦然法师派大弟子月空为首领,选弟子前往东南抗倭。为了确保每一个派出来的弟子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月空使用了“打出山门才出寺”的少林规矩。
选定抗倭弟子后,少林寺给每人配了一匹马,还有一根七尺长,十五斤重的包铁大棍。
这两年,少林僧兵跟广西狼兵一样,在东南打出了赫赫声威。但可惜他们跟狼兵一样,人数不多。
孙越在一旁多嘴:“不是说佛家以慈悲为怀嘛?杀倭寇岂不是破了杀戒.”
月空大师作了个佛揖,说了一番话,字字铿锵有力:“阿弥陀佛。慈悲杀生,一杀多生。”
“倭寇不算是人,只算是地狱邪魔。降魔除妖,佛门弟子本份。杀倭护民才是大慈悲。”
“我等是行菩萨道的杀人法。倭寇造无间罪,我等杀倭功德无量。”
林十三率幸存的一众锦衣卫袍泽齐齐向着月空大师拱手:“大师大义!”
月空还礼:“阿弥陀佛。”
瓦氏夫人问唐顺之:“你是兵部职方司的郎官,来东南是督战的?”
唐顺之答:“正是。”
瓦氏夫人叫苦:“督战?那督不督粮饷?我的狼兵儿郎已有两个月未见粮饷、赏银了。我去找赵贞吉要,他每回都推三阻四,说什么东南财政吃紧,让我们跟他共度什么时艰。”
林十三在一旁观瞧,只见瓦氏夫人身后站着的狼兵个个穿着草鞋,有些鞋底都快磨烂了。
他们的战裙也已破旧不堪。
林十三心中暗骂:江南的官员进京,随便找找门路送送礼就几千两几千两往外扔。要银子办抗倭正事儿,他们倒说什么共度时艰。
我焯他们娘!
突然间,林十三想到了自己收的那些程仪。
在宿迁府时,他为携带方便,将收取的一万五前两程仪全部换成了银票。全都揣在身上。
林十三从怀中掏出了那一叠银票,银票已有不少沁了血。
林十三道:“这一万五千两银子,两千两给月空法师添置军械。剩下一万三千两全部都给狼兵充作军费。”
瓦氏夫人问:“这么多银子?是朝廷拨给我们的?”
林十三可不好意思说,这是他一路收的程仪。他只得编谎:“这些是沿途的官员、士绅捐助的抗倭银。给狼兵、僧兵得其所哉。”
经过昨夜、今日两番恶战,原本喜爱银子的林十三突然超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