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虎头有人类当靠山,在这里总是能过逍遥日子的。
它相貌特别,身材壮硕,迥异于其它野猫,土著们一眼就能认得出来,不用担心闹乌龙。
陈舟想,等到虎头老了,拼搏不动了,总会怀念跟人类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的,到时候让它回到工厂安享晚年也不错。
……
除了动物外,陈舟还有些植物需要转移。
比如他在窗台下种植的薄荷、荨麻和茴香,以及他在坡地上种植的秋白杏和可可树。
其中薄荷和茴香作为调料,早已被批量种植,但这两样植物鲜吃和干吃滋味儿不尽相同,陈舟希望工厂附近能有一片小菜地,随时为他提供新鲜蔬菜。
至于秋白杏和可可树,目前尚处于树苗的状态,在不伤及它们根系的前提下将它们转移并不算困难。
陈舟选取了几棵格外茁壮的树苗,成功移栽到了工厂周边——那里有他预留的树坑。
十年以后,这些小树苗将长成大果树,结出累累硕果,供人们食用。
……
其实能不能吃到最新鲜的果实对陈舟来说并不算太重要,他想要的只是家乡的感觉。
无论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还是秋白杏,都是来自现代的产物,看到它们,偶尔能让陈舟忘记自己处于17世纪。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他的灵魂与土著再亲近,都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上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事实。
那些只有他熟悉的梗、网络流行语、各种行业的专业名词、华夏文明的古诗,对土著们都是彷如天书一般的东西。
有时候陈舟下意识脱口而出,土著们却满脸茫然地看着他,总会使他尴尬。
在这种尴尬过后,陈舟能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孤独。
开始挑战前两年,他独自一人为了生存而奔波,对孤独的感受很模糊。
因为他无暇顾及这些,光是活着便已经需要竭尽全力了。
待到有人帮他分担工作,乃至完全不需要他动手,能让他有时间思考后,这种孤独的感觉才变得愈发强烈。
有时候,陈舟会想起一部经典的孤岛生存电影——《孤岛余生》
他想,他或许永远都不会像那部电影的主角一般,因为长时间的荒岛生活变得精神失常。
但孤独,精神上的孤独带给他的折磨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且愈是清闲,这种孤独的感觉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陈舟只能去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用来帮助自己忘记身在何方,或是实现精神价值以抚慰自己的心灵。
……
在转移完所有物资,将其分类存放到工厂上下的储藏室后,陈舟并没有立即尝试制造蒸汽机或是用两台车床生产子弹。
西班牙人迟迟没有动静,到现在已经接近快一年时间。
陈舟估计他们应该是不可能找上门来了。
所以武器的生产和升级便不再是最先解决的问题。
摆在陈舟计划书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缺乏人手。
去年俘虏的土著基本已经完成驯化,他们大都掌握了汉语,能用流利的汉语与人正常交流,也学会了怎样运用汉字书写,其中佼佼者甚至能用汉字写日记了。
除此之外,土著们还已经适应了岛上新生活的习俗,尤其是饮食方面,他们同曾经的食人生番已大相径庭。
有的土著学会了背古诗,有的土著沉迷于木匠活儿,有的土著独爱绘画——可悲的是,他没有星期六的天赋。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即使是汉语不流利的放牧土著,也钟情于烹饪,热衷制造更香醇的奶制品。
填饱了肚子,每个人的脸颊都丰满了起来,脸上也常常带着笑意。
尽管没有收入,但以整个岛屿的资源,供养十个人绰绰有余,土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