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位顾问,提出了一种可能:“中国雪。”
“不应该是这种效果吧?”萨拉有些怀疑。
有关硝石的性质,阿拉伯人早在9世纪时期,就已经有过明确记载,表明他们进行过相关的试验。
比尔·伊本·哈扬和拉齐等人,便将硝石视为炼金术的重要原料。
本质上和中国炼丹道士整出火药区别不大。
但有关黑火药配方,阿拉伯人倒是没怎么去细致弄过。
结合硝石的特性,埃及的阿拉伯人可以配置出燃烧剂。
借助硝石配置出来的这种燃烧剂,是具备一点爆炸效果的,但那太过弱小了。顶多说帮助燃烧剂炸开,将着火的石油提取物,溅的到处都是,从而将城市点燃。
儒历1168年,麦格里齐围攻里,法蒂玛王朝的最后一位大维齐尔,为了抵御法兰克人的攻击,点燃了两万罐的石油,让大火烧了54天。
后世在旧开罗出土的文物中,便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火罐,其中不少便含有硝石,或者说存在火药的近似物。
阿尔哈迪镇的阿卜杜拉医生,由于在开罗混过,因此也接触过相关的知识。
只不过,阿拉伯人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因为硝石的助燃效果,他们的技术路线,某种意义上来说“点歪了”。
萨拉丁为了确定猜测,让人去取来一点硝石,点燃后叫那些溃兵们来嗅。
然后得到了一个答案:“有些相近,但并不一致。”
相近、意味着确实可能含有硝石,不一致则意味着缺乏了某种东西。
萨拉丁的眉头皱紧,他依旧想象不出,硝石、爆炸、以及隔着两百步造成杀伤之间的关系。
基于谨慎的角度,萨拉丁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一下,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此,即便现如今12月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季节。
即便现如今青黄不接,
萨拉丁还是集结了一支三千人规模的部队,打算去提尔城看下情况,要为来年的大规模攻势做准备。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被现如今的萨拉丁格外看重,但有关来年攻势能否一锤定音,却是萨拉丁必须考量的。
如果可以的话,萨拉丁希望在1188年的春收之后,彻底荡平黎凡特地区的海岸线。
要将这些法兰克人殖民者,彻底赶下海啊!
当塔博尔山在夜里点燃篝火,于白日里升起狼烟的时候,提尔城中的守军,便知晓又一次苦战将要到来。
而在这同时,城里的守军们,还看到了海平面上展露桅杆的桨帆船。
……
1188年的1月,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季节。
连绵的大雨,浇灭了士兵们的热情。
本该是热火朝天、激情洋溢的劫掠行为,都变得死气沉沉,仿若上班一样。
事实上,这一次的提尔城围攻,对于萨拉丁一方而言,就确确实实乃一次“工作”而不是攻城。
提尔城的天空乌云翻滚,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在城墙上呼啸。
萨拉丁的信使披着长袍,神色冷峻。
他又一次见到了巴利安,然后如惯例一般,递交了一份劝降的信。
相较于自己另外一位被割掉了耳朵与鼻子的同僚,这名信使并未受到什么折辱。
甚至于他还带了一封来自巴利安的感谢信,回到了萨拉丁的王帐。
萨拉丁阅信后,神情一如往常的镇定,但眼中却闪烁着深思。
紧接着,他挥手命令士兵将一位年迈的囚徒带到帐前,这人正是蒙特费拉特侯爵威廉五世,康拉德的父亲——在加利利海西战役中被俘的战俘。
“帮我传一回口信,若你的孩子放弃抵抗,那么我将释放你并赠予你财富,提尔城归我。”
蒙特费拉特侯爵威廉五世沉默不语,但无论他做出什么反应,都不会妨碍萨拉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