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方约7公里的位置后,盖里斯便意识到了塔博尔山的地形优越性。
同巴利安他们简单交流后,军队的指挥权由巴利安接过。
盖里斯则带着几名帕拉丁,打算前往周边的村庄探听一下情况。
翻过一道山梁,盖里斯与身后的几名帕拉丁随从,便见到农田与村庄。
由于盖里斯几人数量较少,且在接近村庄之前,便都下马的了的缘故。
村里的村民们虽然都很警戒,但至少没表露出清晰的敌意。
在尝试用撒拉逊语交流后,盖里斯惊奇的发现这些当地人,说的居然是希腊语,而且全都是基督徒。
盖里斯二话不说当着这些农民的面,将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自上而下、从右至左画起了十字。
拇指、食指和中指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盖里斯画十字的方法也是典型的东正教的方式。
画完之后,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金属十字架,轻吻了一下,道了一声“阿门”。
以此向这些东正教村民们,展露自己的宗教信仰。
“弟兄们啊,我们是来此圣山的虔诚朝圣者,请问你们能否给予我等这些饥渴的旅人一口吃的呢?”
如此说着,盖里斯主动向前走上几步,握住那个看起来地位最高的老者之手,将自己的金属十字架塞了过去。
无论是村民们也好,又或者盖里斯身后的那几名帕拉丁,一时间都没能反应过来。
实在是盖里斯这个自来熟的本事,太过高效了些。
该与人和气的时候,盖里斯那是真一点架子都没,三言两语就能融入进人民群众中去。
便是亚历山德罗斯·阿尔普·卡里斯,这位曾经的希腊人突厥人混血奴隶,都不由得扯了一下嘴角。
时至今日,每当他回想起与盖里斯初见时的景象,内心中依旧悸动不已。那是一根蜡烛亲自点亮了自己,在盖里斯的身后,犹如细线的小镇,接连亮起灯火。
长夜漫漫,野兽横行,盖里斯将迎风执炬,逆潮而上。
这人如港湾一般,吸引着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便是他亚历山德罗斯,也会去找寻能够安家的所在。
然后呢,盖里斯很多时候,表现的其实都不那么符合他先知】的身份,反倒是与老农们亲密无间。
至于这些希腊人农民,虽然怀疑眼前的这些异乡人是不是异端,但仔细看过那个十字架后,便没什么怀疑的了。
那是标准的东正十字,精美且华丽。
当然,这些希腊人农民所不晓得的一点在于,盖里身上其实是带了好几份规格不同的十字架。
务求见到任何基督徒的时候,都能融入其中。
“兄弟,非常感谢你们的关顾!”如此说着,这位老者也自顾自画了一个十字,道了声“阿门”。
在盖里斯几人又向其他人送出一点小礼品后,他们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这个村庄的来历。
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并不说除了法兰克人就是撒拉逊人。
事实上这片土地,越往北方走,信仰东正教的基督徒,就会愈发变多,甚至于还有一些本土犹太人,以及撒玛利亚人。
这些东正教徒中,又有相当多都是希腊人。
正是这些希腊人与撒拉逊人之间杂居,方才诞生了大量如亚历山德罗斯这样的混血儿。
不过,虽然这些人信东正教也是基督徒,但就社会地位而言,依旧是明确清晰的二等公民,是社会中的边缘群体。
盖里斯所来到的这个村庄,在阿拉伯大征服时代之前,便已经存在,然后残留至今。
虽然盖里斯觉得对方有些吹牛,但暂且这么认同也无所谓。
在提及当下耶路撒冷王国的战争时,这些希腊人老农,则表现出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