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承道又翻看了一下文书,然后颇为感慨地道:“能想出这等治国良策,这陆晨,堪称学究天人,栋梁之材,假以时日,说不定能成为留名青史的千古名臣.微臣,倒是有些小看他了。”
听到姜承道对陆晨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女帝的眼神不由微微一动。
“皇兄也是这么想的么”
“当然。”
姜承道轻轻点头,然后接着道:“微臣现在可以理解,陛下你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将他擢升为工部右侍郎了。”
“的确,以陆晨之才,把他放在郎官的位置开始历练,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徒增蹉跎。”
显然,文书里关于数算之道的运用和改革宗室供养之法的政策甚合他意。
咔哒
姜承道轻轻把文书合上,放到一边,然后接着道:“如此难得一见的国之栋梁,理当拥有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侍郎之位,正合适。”
“嗯,皇兄不反对就好。”
女帝微微颔首。
“陆卿不仅忠贞无二,品行纯良,学问和能力亦是极为出众,朕对陆卿抱有极大的期待,甚至在朕心里,他就是朕唯一的内阁首辅人选。”
听到这话,姜承道不由心中一动。
“百官之首,可不是那么好坐稳的。”
“朕知道。”
女帝嘴角微微一扬。
“所以朕打算,让陆卿在六部各要职全部轮转一遍,要是条件允许,三院九寺之机要亦可考虑。”
闻言,姜承道顿时愣了愣。
六部要职
天下之事,大半都在于六部,把六部各司全部执掌一遍.这.怕不是要上天啊!
你这根基是不是打得太夸张了一点?
有心劝一下,不过一想到自家妹妹可是万年难遇的至尊,能够得到玉玺完全认可的无上存在,姜承道便有些释然了。
这对年轻的明君贤臣,行事稍微出格一些,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很快,他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面前的文书上。
如今妖后伏诛,而且各省不安定的因素也被顾思妙设计引诱到荒州除去了大半,剩下的小鱼小虾翻不起什么浪来。
虽然还有如圣公于九渊之类在赵太后乱政期间借助乱势崛起的反贼在肆虐地方,但只要朝廷不乱,圣主临朝,他们是没什么机会搅动天下的。
所以,差不多是时候把精力放在文治上了。
而要想开拓盛世,就不得不面对大夏帝国延续至今的各种积弊。
“这改革优待宗室之策”
姜承道沉吟一声,缓缓说道:“陛下你是准备让微臣来出这个头,是么?”
“皇兄果然聪明过人。”
女帝夸奖了一句。
“朕的确是这个打算。”
然而她的夸奖不仅没让姜承道感到高兴,反而莫名有点无语。
女帝接着道:“此事涉及数以十万计的宗室的利益,那些仗着皇族血脉贪图享乐、目光短浅之辈是不可能轻易退让的,即便摄于朕之威势,也定然会对提及此事之人恨之入骨.”
“所以,这件事必须要由分量极重、能够压制宗室的人牵头,皇兄你是圣境之主,本就是超然于外的存在,没有比你更好的人选了。”
姜承道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向书案上的文书,颇为感慨地轻叹一声。
“陛下你看漏了一点。”
“嗯?”
女帝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姜承道声音中透着一股沉重之色。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政事上的改变,都会对原本的利益分布造成影响,陛下身为天下共主,在发布政令,尤其是变革之法前,必须分清利弊,明辨是非,知道谁是受益者,又会让谁的利益受损,预判各方反应,辨明风险。”
女帝顿时眉头一皱。
“皇兄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