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清末1895看观你好> 另类视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另类视角(3 / 4)

是王朝。王朝的兴衰只受制于税基的大小,开疆拓土。受制于税收和支出,税收从税务系统,盐铁专营,包税制等,从性价比,效率,浪费,对民众的伤害,各个方面考量进化,便是国家财政系统。支出包括分析领地是不是有价值?可以维系收支平衡?还是有战略价值?内部既得利益者,对税基的腐蚀。对应的国家内政改革。

王朝直到财政破产,重新构建王朝,循环不止。

我理解为,西式文明说阶级,是因为社会的构建最重要的保持让“自己”保持公民身份,有公民身份才能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压迫,为自己发声,谋利。自我开始平等,自我以下为奴。公民是自私的,还会堕落,一但公民群体变得太大,或者变得堕落,下面的奴隶将养不起公民,公民本身都会成为负担,社会失去活性,开始衰落。

东方式王朝,权归于上,大部分社会变化都是上面在谋划,不论是权利的划分,收税,内斗,外交,改革。

下面都是插不上话的,下面就是税基,上面对税基这个整体负责,但不对个人负责。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不对权利本身负责。

几千年的演化,把底层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中式精英的傲慢。我“爱”民众,与民众无关,我是为民众好。不会说话的民众,几千年了,第一次开始政治表达,税基的萎缩难道不是话语?精英可以随意玩弄公权力,直到财政崩溃。直到平衡组织本身,或者把自己吃光。

我看人家不想平衡自己,平衡自己就是背叛权利来源,权利是人组成的?别人为什么听你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断人财路,别人怎么听你的?权力自然变得松散。下一个人再为了权力,大撒币,再哭一哭百姓,政治的劣化直到玩完。所以只能开疆拓土,搏一搏,当然胜了可以扩大税基,输啦,完的更快。有核弹的今天,只能贵族战争的今天,有敌人的今天,你能开疆拓土多少?

不看好。

(央地财税,原来是地方八成,中央两成,90年代改革后五五分。参考温铁军,温老的视频。

我书里说的清末的国家财政结构,土地占绝对大比重,去掉农民的消耗,地主作为包税人收取三分一?地方政府三分之一?中央占三分一?还有直属的海关税收,一些专卖垄断财源,大概这个样子。

我说过清末的政治表达是比较精致的,就是换个皇帝,原来的能量分配模式也不一定有人能拿出更好的方案,所以除了吃不上饭的人,对有产者来说意义不大。换个皇帝,税收和分配还是老样子。

现在国家财政表达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地方上又表达为转移支付,有些省份人力流失,人力是一种资源,所以在政治上表达为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给民众的?也没错,但主要还是补贴政府,教育,医疗等负责社会秩序的机构。

不怕贫,患不均。沿海的飞黄腾达,政策偏向,贫富差距一定程度在撕裂社会。

所以有些地方在发地方债,债是国家信用,地方发债,投资自己,就是在稀释国家的财富。有穷有富,有的人有一块,有的人有100,平等的稀释钱,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二次分配。

当然有的人,抱着的是二次分配,心里还想着点民众。有的人完全就是给自己二次分配,左手倒右手,公债变私财。比如?独山县什么的。这种立体式塌方腐败。你要稀释财富,要二次分配,但有的地方连可以投资的方向都找不到。国家修路,三通一达,可以投资赚钱的方向私人资本早就进入抢先机了。不盈利,能保本的也有政府投资进入。

到最后就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巧立名目,今年修路,明年拆了,重新扩宽,反复的为了花钱而立项目。

原来环村有双向车道,修好三五年,然后重修四车道。就村子的人口,经济活性,第二次修路的经济效应,恐怕也就百分之二十把,不能再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