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打垮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的失业人员,为了求活,被投入到农业和工业之中,会促进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这个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工业化内生逻辑。
然后我们又讲了,从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比例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到了什么地步。
现在我们再来说一个概念工业国的城市化推进过程。
我们前面说过,因为新兴的工业产品打败了传统的手工业,所以不断的有传统手工从事者破产。然后为了谋求生路,下沉到农业去替代畜力。下沉到工业中去替代机器。
那么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部门会提供大量岗位。原本从事农业的人口,开始向工业人口转化。
也就是说,工业人口的最低工资开始超过一些农业人口的最高工资。
从那些土地贫瘠,或者土地稀少的农民开始,从一开始的专业农民到到兼职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做工。再到职业工人。
当一个职业农民,完全的变成职业工人。他的居住地就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这就是城市化,转化的数量占比就是城市化进程。(包括服务业)
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不断资本加密,排斥劳动力的现象。
在农业中也有不断资本加密,排斥劳动力的现行,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们都知道破产的、失业的传统手工从业人员在破产后,他们下沉去和牲口竞争,代替畜力,以获得生存空间。
当这些职业农民,慢慢的转化为职业工人。那么这些人存在的空间就越会被牲口重新占据。
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向职业工业人转化,他们原本占据的土地,还需要有人耕种。
于是开始用畜力,机械代替。
一个牲口有的时候,是比人还金贵的东西,因为更有性价比。
而一台农业机械,更是比几个人都金贵。
由纯粹的人力驱动的农业生产。走向人力,畜力驱动的农业生产。再发展更是开始转向,机械驱动的农业生产。
那么在这里面就有一些问题非常的值得重视。
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工业化的进程,速度到底有多快?每年可以产生多少个专业全职工业岗位?多少个兼职岗位?多少服务业岗位?
西方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到现在用了几百年时间,从百分之一,慢慢发展到超过百分之50的非农人口。
共和国作为后起之秀,不需要摸索,只要照着正确答案抄就可以了,自然可以快速的工业化。
但这个阶段的快速工业化是有极限的,到这个工业化阶段的极限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口?这个阶段的工业化可以将传统手工业所有的失业人员全部纳入新的工业化之中吗?工业化中产生的岗位,可以容纳所有的这些失业人员吗?
如果不可以,这些人就会下沉市场,去和牲口、机器争抢生存空间。
要知道,这里有一个市场概念,为什么要发展技术?发展工业?因为这个活动是盈利的。如果是使用人力要更加的便宜,如果有太多的人为了生存,下沉去和牲口争抢生存空间,去和机器争夺生存空间。
那么一些技术的升级,有什么必要?我去升级技术,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比使用人工还要贵。
这根本就是一件不经济的事情。
而且一旦这样的经济市场情况发生,整个工业化就会开始停滞。
这个市场一部分的工业化,将不再提供新的岗位。
但整个社会是不会停歇的,不断的在繁衍。
由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化自然是一个最理想的概念公式。在漫长的数百年工业发展史中并不是这样实现的。
在数百年工业史中,人们繁衍,工人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再变成工人,再生下下一代工人。
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技术。一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