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什么样的商品值钱?自然是稀缺的商品。
上千万两银子去投资钢铁行业是很挣钱的,有这个资本投入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可以看到的。
日本在甲午之后就立刻投入2000多万日元,购建了八幡制铁厂,设计产能6万吨钢铁?
运用自身的煤矿铁矿,和湖南大冶铁矿的铁矿石进行钢铁炼制。
后来又开发朝鲜的煤矿铁矿资源。
在1900年左右就开始正式出铁出钢。
只要利润丰厚,日本的银行发达程度,借款利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产能翻倍。
数年时间,日本的钢铁产能扩张,达到了年产超过10万吨钢铁。
唐山钢铁厂三个厂也有一年近7万多吨的钢铁产量(自研高炉炼铁,扩产熟铁)。
今年抚顺钢铁厂也会开始投产。
石家庄铁铁厂在年初就,已经正式开始出铁出钢(三万吨)。
加起来就是超过20万吨的钢铁产能。
湖南钢铁厂1891前后开始投资500万两银子,也有将近3万吨钢铁的产能。
因为高额的利息,选址的不佳,远离煤矿,它的生产成本是最高的,基本以制成品来确保利润,维持生产。
也就是说,汉阳铁厂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最弱的。市场上有这么一个说法,每当产能翻一番,利润就会下降一倍。
随着今年以来,日清两国新生近乎10万吨级别的钢铁产能投入市场,市场钢铁价格应声下跌。本来就只是勉强生产的汉阳铁厂立刻陷入了还不起本息,利息的境地。
汉阳钢铁厂是张之洞拉起来的,张之洞作为李鸿章之后进入中央稳定局势的地方重臣,在风向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接任地方的官员怎么敢让汉阳铁厂倒闭?这不是拆张之洞的台子吗?还想不想进步了?
债主的利息钱更是拖不得,参股几百万两银子的都是什么主?私人的买卖,得罪不起啊。
为了稳定汉阳铁厂的生产,不得已将整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向汉阳铁厂倾斜。
作为地方编练的新军,他们的饷银也受到了影响,缩减。
大兵们可不管你这的那的。他们只知道皇帝无能,朝臣昏晕,国势日下,连自己当兵的都快吃不上饭了。
加上国内今年以来,中央一直想要立宪。互相造势,国人对国外情况的逐渐了解,立宪?还是共和?
共和国的道路也是有很多人支持和鼓吹的,于是武昌发生了军事政变,新军将士,推举黎元洪为总统,建立共和国,风潮席卷整个南方,南方各省随即宣布独立。
清朝在南方的势力,基本上在太平天国之后,就已经消失了,南北连为一体,基本上更多的是在政治上维持和睦的考虑,没有足够强大的强人来将整个国家事实上的捏为一体。
随着李鸿章在东北内战的时候,将青岛以南所有的沿海地区全部打开通商,以满足列强的利益。
南方不满情绪加重,离心离德变得更加厉害了。
李鸿章的湘军淮军旧部,自己家族,在南方是有根基的。他在中央还可以维持局势,现在李鸿章不在了,两三年时间,到现在彻底局势崩裂。
清廷此时作为名义上的中央,他要不要维持统一?
他如果要维持名义上的统一,派谁去镇压?他自己完全没有这个力量,他连自保都困难了。
趁着这个时机,袁世凯立刻开始入主中央,承诺宪政,给皇族留最后一丝体面,不至于在乱世之中落个没下场。
见事不可为,清皇室也就借坡下驴了。
中央权力开始完全向袁世凯手中滑落。
一边稳住中央朝廷,一边和南方共和国打打停停,安插自己人,架空清庭。
趁着袁世凯在两方势力间摇摆,一时脱不开身。
此时已经进入了下半年,辽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