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2章 虚实相接(2 / 5)

的对流现象,等等等等,都会导致某些不可预测的压力与温度、辐射变化,进而瞬间突破李青松费尽周折才造出来的防护系统,在一瞬间将科考船摧毁。

被摧毁之后,构成科考船的材料会在一瞬间之中被电离,融入到这一片炸弹海洋之中。

整个过程极为迅速,悄无声息之间就会完成这一切变化,甚至都来不及反应。

而完成同化之后,这一片海洋却仍旧维持着原本的静谧与美好,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甚至于,就算“水文”条件没有任何变化,这些科考船也随时有可能因为内部故障而瞬间被毁。

在完成了投放的第一天,这100万艘科考船就毁掉了足足12万艘。剩下的88万艘预计也会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内彻底报销。

幸好李青松对此早有准备。

他的无数座工厂时时刻刻都在轰鸣之中,时时刻刻都在生产巨量的特制科考船,然后不顾价值,不顾收益,只顾着一股脑的将它们扔到那颗气态巨行星之中,维持着足够的观测密度。

毕竟那种湍震现象极为微弱,且据计算极为稀少,必须要维持足够的观测密度才有希望观测到。

此刻,在数量高达千万的细分领域和应用层面的研究项目之外,这两个涉及到最根本、最基础物理学定律的试验计划已经全面开始了运转。

两张大网已经彻底张开。能否捕捉到引力子这头神秘莫测的猎物,就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了。

时间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是一年时间过去。

截止到现在,李青松投入到气态巨行星的特制科考船数量已经突破了千万艘。引力望远镜那里,探测到的撞击事件总数量也达到了40亿次。

但……很遗憾。这千万艘科考船没有探测到一例湍震现象。那40亿次粒子撞击事件中,也没有一粒引力子撞击事件。

这一结果引起了李青松与一众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事情的发展不应该是这样的。按照之前理论计算,就算此刻己方仍未直接探测到引力子,至少也应该探测到了一些疑似事件,或者检测到了一些间接效应才对。

实在不应该像是现在这样一无所获。

除非,己方的设想从一开始就错了,除非引力子的性质与己方之前的理论计算存在较大偏差。

那么,该做第二手准备了。

李青松一边召集大量的智慧生命科学家,展开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会、讨论会,不断交流碰撞新的想法,探讨新的可能性,一边继续维持着这两项探测任务的进行。

时间继续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到了第五年。

气态巨行星内核探测计划,与引力望远镜探测计划仍旧一无所获。

不,不能说是一无所获。

除了引力方面,在其余方面李青松倒是收获了许多东西。

在平均每天1000万例以上的中微子撞击事件之中,李青松的中微子天文学大幅发展,对宇宙演化、大尺度纤维状空间结构、各种极端天文现象、河系合并、星系早期变化等等领域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持续不间断的气态巨行星内部观测,则让李青松对气态巨行星的内部结构、物理变化,乃至于恒星的演化等等,也有了大量的资料和科技积累。

这两个探测计划并不能说是“赔钱”的。

将当初投资额看做100块的话,这些收获大约价值150块,对于李青松来说仍旧是赚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李青松当初投资100块,是希望能实现1000块的收益的,此刻却只赚到了150块。

对于李青松来说,赚的少,就等于是赔了!

并且这150块还是以其余方式呈现,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类型,这就有点难搞了。

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之前的道路走错了么?那么……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