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盐侠> 第四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3 / 7)

帝驾崩,左丞相向人纨等重臣拥立皇七子斯路继位,即英宗皇帝。斯路才十一岁,尚未亲政,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向人纨丞相等重臣决定。向人纨还挟天子以令诸侯,清除异己。真宗皇帝有七个儿子,皇长子幼年早逝,皇次子同熙是个武将,人很精明,真宗皇帝驾崩时正戍守在边关。他对向人纨等重臣“废长立幼”早就窝了一肚子火,后来又听到风声,说朝廷要削去他的兵权。结果这位同熙皇子联合其他几位皇子一起,以“勤王护驾”之名带兵围攻京城。可是,向人纨丞相也有几位像猛安单兴镰那样会打仗的心腹将领,死守着城门。战事打了两年多,至今相持不下。

战争是最残酷的,不仅摧毁了基础设施,更是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成千上万地从北向南逃难,聚集在北真和南汉的边境线上。没有食物,饥寒交迫,好多人都被饿死。他们想越过边境线,想进入南汉境内活命。

张洞是荆湖路的安抚使。他知道这事后,马上修表把这事呈奏朝廷。

南汉皇帝赵原是个仁慈之人,接到张洞的奏表之后,对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目前南汉和北真虽然为两个国家,但两国的子民都是华夏子孙,本是一家人,打着骨头连着筋!如今家人有难,我们能坐视不管吗?”于是,皇上亲笔下诏:“打开国门,让北真难民进来避难。”皇上还下诏给荆湖路安抚使张洞,令他专门负责北真难民的安置事务。同时,朝廷三司拨出专银,救助北真难民。

接到圣旨,张洞不敢怠慢。他让边关守将打开关门,让北真难民有序地进入南汉境内;他带领僚属用朝廷所拨的银两购买粮食,一面平粜,一面设置粥场煮粥散给难民;他招募民工,搭建帐篷,让难民居宿;他让荆湖路都总管和都铃辖分成三组,带兵轮流巡逻,确保治安。

夏初,荆湖路已接收难民达一百多万人。但夏季酷热,住在帐篷里的难民陆续有人病了。张洞请了名郎中来医治,但还是有难民病死。这让张洞很焦虑。

这日,张洞早早来到难民营,先向郎中了解一些情况,然后到粥场。他最怕难民有人饥饿。到了晌午,他感觉有点头晕。心想:“也许是这些日子太累了,休息一下便好。”于是,他坐在粥场旁边的树下,一边用莲花团扇扇风,一边看着粥场上来来往往的难民──他们脸上已经没有饥饿之色了。

这时,一位都总管匆匆跑进来,说道:“张大人,又有几位难民病了……”

“怎么?快请郎中……”张洞刚想站直,却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下。

“大人,您怎么啦?大人快醒醒……”

……

当顾玉茹赶到他身边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他患的是热衰竭病,是重度中暑。虽然郎中们千万百计地进行了抢救,但他还是走了。

张洞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二十余岁便中状元。踏入仕途之后:当官能为民做主;救济灾荒,筑堤防洪,治理水患,修建粮仓,政绩斐然。

说来,阴间的都判神差们也真够铁面无情,不但让张洞英年早逝,而且让他没有给妻儿留下一句话便萧然离去。

顾玉茹趴在夫君的尸体上,把脸紧紧地偎着胸口,欲哭无泪。

半年之后,已瘦得皮包骨头的顾玉茹带着四个孩子和家人回到了桂花园投靠兄嫂来了。

她病倒了,脸色苍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三个儿子都默默地守在她的身边,大郎怀里抱着妹妹。

吕倩倩端着药碗坐在床边,劝道:“玉茹妹子,哭出来吧?四个孩子还等着你来照顾呢。”

“阿母。”是小女儿阿洁稚嫩的喊声。

顾玉茹慢慢地睁开了黯然的双眼。她看了大儿子大郎,这孩子只有六岁多,非常聪明,长得很像他的父亲,而且心地善良,读书好,悟性高,将来准是个进士。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