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四百三十三章 除贱为良结束,大唐的人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三章 除贱为良结束,大唐的人口(3 / 6)

、县丞等官职。

乾元元载的进士科,共录取一百名进士。

李瑄亲自考验一番,进行训话后,就破格提拔这一批进士为县令,使他们弥补大量的空缺。

这些进士中,进士第一等为上县令。

进士第二等为中县令。

进士第三等为下县令。

状元也不能免俗,必须来地方县中历练。

在李瑄的治下,只会考试是不行的,还要看治理地方的才能。

其余明经、算学等及第者,任县尉、县丞。

如计划中的一样,缉捕科及第,任为捕头,成为朝廷命官。

这使一些屡试不第的文人和武人对缉捕科感兴趣,准备尝试明年的缉捕科。

能通过缉捕科任捕头者,升迁空间必然比那些普通的捕头更大。

至于武举,共录取三十名武进士,一百五十名武举人。

随五百名被选中的各都督府低级将领、精锐士卒,成为中央军校第一批学员。

江南的除贱为良告一段落的同时,岭南、黔中已经大概完成除贱为良。

主要是岭南涵盖的面积太广,现只能对南海郡、交趾郡、南郡等拥有两万人口以上的郡进行清除。

在南海都督辛云京的配合下,强行拿下猖狂的岭南豪强。

岭南两万人口以下的郡有三十多个,占地千里,穷山恶水,山岭绝涧。

只能全凭当地太守、县令的自觉性,通过时间去验证。

另外,监察御史也会对那些地广人稀的郡进行巡视。

即便那里有豪强,也暂时无法对大唐产生威胁。

现在岭南郡的人口,暴增至一百五十万人,是大唐在除贱为良后,人口比例增长最大的地区。

也有足够多耕地可供百姓耕种。

开元年间,张九龄在岭南始兴郡(今江西与广东交界)开大庾岭,打通江南入岭南的道路。

使朝廷对岭南的控制更深一层。也使得始兴郡一跃成为岭南第二大郡。

但大庾岭只有十几里,只是打通入岭南之路。

真正的主干道,并未完善。

李瑄下令以南海太守韦伦为主,在农闲之时开辟大庾岭到岭南的直道,使朝廷进一步掌控岭南。

同时,下令以交趾太守畅璀为主,修南海郡至交趾郡的道路。

以便于朝廷对南越的控制。

安禄山叛乱时俘获的俘虏还在北方修建驰道。

短时间不可能连接大庾岭。

而且岭南这个地方,连移民都困难,外来者不容易适应岭南的气候。

故而让岭南人修路最合适。

畅璀和韦伦都是体恤民力的大臣,李瑄派遣秘书监官吏监督,防止出现滥用民力的事情。

黔中的情况和岭南差不多,朝廷现在不可能掌控黔中南面的蛮子。

总共十六万人的黔中,在除贱为良后增加至二十万四千三百六十六。

剑南地区,豪强非常猖獗,一个个大豪不可一世。

特别是西南地区一些大豪与胡人混在一起,自以为是流寇。

只是大唐牢牢掌握蜀中三郡,然后督促其他郡守、县令,除贱为良。

阳奉阴违的县令,立刻会被罢免。

边军一直有出动镇压。

剑南的豪强、大族被处死的概率极高。

解放的农奴也很多。

在雷厉风行下,蜀郡比江南稍早完成除贱为良。

现户籍人口已经超过五百三十七万八千零四十人。

最后就是河东地带,这里由河东军,以及太原军的步兵为主。

山地虽多,但兵力充足。

以李广琛为首,总共用一年的时间,完成除贱为良。

现河东人口有四百八十一万五千二百户。

至乾元二载冬,算上西域的汉人,大唐在籍人口有六千五百余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