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3 / 6)

卢奂不是依仗卢怀慎的厚德才有威望,而是继承父亲的事业,清廉为官,为百姓做实事。连李隆基都亲自为卢奂题字: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在卢奂治理过的陕郡,百姓一直流传有歌谣: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大福。

在佛道巫卜盛行的时代,不去祈求神明,只要堂堂正正,便有福报,可见百姓为卢奂的崇敬。

所以李瑄在京兆尹空缺的时候,优先提拔卢奂。

另外李瑄也想让卢奂肃清京兆的风气。

李瑄和卢奂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只是相比于卢奂,李瑄的方法更加激进。

此次召见卢奂,是因为他刚从岭南的南海太守(今广州)任上卸任。

“大尹在南海的时候,惩治贪官污吏,处置豪强,改变风气,使南海大治,实为能臣啊!”

李瑄最先赞扬卢奂一句。

南海郡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随着海运的开发,已经成为大唐与中南半岛、海外诸国的贸易之所,地兼水陆都会,非常富庶,并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赋税。

特别是经过卢奂整顿南海郡以后。

李隆基一直有派遣宦官到南海为他物色奇珍异宝,以自取乐。

但宦官往往是贪婪无度的代名词,每个地方只要有宦官出现,准没有好事。

他们在南海郡的时候连吃带拿,横行无忌。

但卢奂到来后,宦官们也慑于卢奂清白、不循私情的威名而不敢乱伸触角。

“这只是下官分内之事!”

卢奂回复李瑄,能看出他年事已高,又长途跋涉,精气神都不太好。

他和一些中立的老臣一样,没有去掺和皇权斗争。

李瑄现在是秋风扫落叶,谁冒头削谁。

主要是李瑄以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牢牢把持住权柄。

小宗代大宗已成定局。

“南海郡的豪强势力、大族势力还有几何?”

李瑄步入正题,虽卢奂铲除贪官污吏,但豪强一定除之不尽。

即便一时间全定,不久后也会如雨后春笋般重新冒出。

或许卢奂前脚刚走,就又有豪贵在兴风作浪。

“回秦王,南海豪贵滋生,下官杀一儆百后,他们只是关闭门户,收敛行迹。”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如李瑄所想,卢奂不可能用激烈的手段去应对。

“南海郡的百姓,相比于关中百姓,生活如何?”

李瑄又问卢奂。

“关中大雨时,斗米四百钱。雨停有所回落,安禄山叛乱之时,斗米暴涨八百钱,最高的时候一千二百钱,秦王勤王保驾入长安后,米价逐渐到达如今的斗米五十钱,相比以往,仍居高不下。而南海郡在天宝十四载时,斗米六十钱,比江南地区贵三十钱,比淮南贵四十钱。”

卢奂用米价向李瑄表示岭南百姓生活并不如意。

连经过暴雨灾害、战乱威胁到关中都不如。

“本王从文书上看到南海的粮仓积谷颇封,怎会如此呢?”

李瑄知道从汉代开始,南海郡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或许岭南是蛮荒之地,但南海绝对不是。

南海郡是大郡,四万余户,二十二万人口。

这放在北方郡,也属于重量级。

“均田已被破坏,官府无田可均。下官虽组织开荒,但开荒速度跟不上人增长速度,土地还授成了一纸空文,百姓逃亡现象也屡禁不止……”

“常平粮仓、义仓等粮在种种波折下,官商勾结,豪强屯粮,一直无法有效常平粮价。”

卢奂向李瑄回答道。

不仅仅是南海郡,这也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兼并,原本在均田制下,成年男子可授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

在这一百亩田地上种植水稻、大豆、桑、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