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三百零五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五章 李瑄的危机,高仙芝回京献俘(4 / 7)

融合南诏。

历史上的阁罗凤面对张虔陀的侮辱,面对大唐想要立他弟弟为王,直接起兵攻击大唐,并投靠吐蕃,成为赞普的弟弟。

使大唐两次南征,都大败而归,造成了《兵车行》上的苦难。

而这一世,阁罗凤哪怕受再大的委屈,也不敢攻击大唐。

因为吐蕃已经臣服大唐。

而且李瑄是宰相,阁罗凤接触过李瑄,他害怕。

也渴望李瑄能主持公道。

在朝堂上,李瑄奏离张虔陀,李隆基同意。

大臣们也没有拒绝。

唯有杨国忠眼神闪烁,若有所思。

他似乎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宰相能站稳脚跟,是不是需要一点军功呢?

凭大唐的强大,从南诏身上刷点军功,唾手可得!

杨国忠虽然从过军,但他并不会打仗,全凭臆想。

不久后,南诏王得知张虔陀被调离以后,松一口气。

大唐朝廷有李相这样人主政,还是能分清事理的。

阁罗凤有雄才,他派人向大唐上贡以后,开始进攻东爨、西爨,准备让南诏变得更强大。

……

六月初,霜儿终于临盆,李瑄得到消息后,休假等候。

随着一阵啼哭,李瑄的长女诞生。

母女平安,让李瑄心里的石头落地。

对待霜儿,李瑄一般好,悉心呵护,没有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这段时间,李隆基不止一次向李瑄暗示,只要能把杨铦放了,他就拜李瑄为右相。

但李瑄置若罔闻,有时候用罪责过大不能容而搪塞。

这让李隆基有些恼火,也是右相之位一直悬而未决的原因。

文武百官也猜测到,可能是杨锐案让圣人不顺心,李相迟迟未成为右相。

李隆基认可那些惩奸除恶的大臣,但轮到自己人的时候,却又不行。

亲近李瑄的大臣,都知道李瑄在坚守底线。

哪怕面对唾手可得的右相之位。

没有人不钦佩李瑄的行径。

但李岘、裴遵庆等,也因此而忧虑。

因为地方上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有些不利的消息传至长安。

杨锐案,又雪上加霜。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正在拟订,还未实施。

可见此两法,在盘根错节的地方上,不容易推行。

李岘、裴遵庆、路嗣恭等多次私下来天水王府拜见李瑄,劝说李瑄暂停一条鞭法和考成法。

但李瑄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不是说说的!

许多大臣都认为李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成大事。完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

睿智的大臣,明白李亨一定不会用李瑄。

这样一想,他们也能体会李瑄的难处和执着了。

十年,一百年,除了李瑄,谁又能颁布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呢?

在这种矛盾的摩擦下,过天长节,过中秋节……

这些宴会上,大家兴趣没有以往高,仿佛山雨欲来一样。

中秋宴会,吴道子喝醉求诗,还扬言为李瑄作画,打破“非有诏不得画”。

李瑄就挥笔写下一首。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很明显,这首诗暗指吴道子因年轻冲动,为名利与富贵,成为宫廷画师。

就像嫦娥偷吃西王母的不死药一样,以为长生美好。

谁知身体轻飘,飞升到月亮之上。

而月宫清冷,漫长的岁月,满是孤独与寂寞。

想回到过去,却又回不去,只能抬头望天,低头看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正应了吴道子的“非有诏不得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