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七章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2 / 5)

因为李瑄准备建立柏海城。

由于那地方海拔太高,人们畏惧。

所以李瑄迁徙柏海的户口,赠羊一百只,马两匹。

一边耕种、一边放牧。

柏海迟早要移民,必须下以重利。

许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拖家带口,不畏大山和苦寒、冷瘴,选择成为柏海的移民。

一共一千户。

由高适主持,提前搭建好帐篷。因为肯定有一部分百姓会高原反应,需卧病在床一段时间。

李瑄让一部分军医到那里,成为医生。

并让高适选择文人,建立学堂。保持汉语传统。

李瑄虽然重用胡人,但却也是让胡人汉化的坚定支持者。以免让“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悲剧重演。

以后柏海到汉地的道路更通畅。

他希望柏海郡将来也能走出进士。

积石郡也被迁徙一千户百姓,由杨绾主持,获得五十头羊,一匹马。

积石郡比柏海郡好一点,汉人居住地,又紧挨着黄河支流。

再加上计划向九曲、洮阳、青海迁徙的百姓,共为五千户。

三万到四万人。

他们的迁徙,只是第一批。等李瑄回长安,会计划将中原、关中、河北的无地百姓迁到青海、九曲。

武威郡的先进农具、水车,都在向其他郡县普及。

李瑄希望将来能传遍天下。

瓷器、丝绸、茶叶,李瑄认为这三大件才是富裕的核心,是丝绸之路上最硬的货物,代表着华夏灿烂的文明。

它们在胡商手中能变成白银、黄金。

这种极具魅力,甚至魔力的三大件,不论是西域、天竺,还是大食、拂菻,亦或者更远的罗马和法兰克,都爱之如狂。

在看到精美的瓷器,布满各色花纹的绸缎,沁人心脾的茶叶后,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黄金。

而陇右、河西不具备发展这三大件的优势。

所以李瑄希望更多中转三大件的商人,来到凉州城、敦煌城完成,带动地域的经济。

这一个多月时间,李瑄辗转西平、九曲、青海各地。

观看诸牧场、马监、耕地。

还带着肉食慰问吐蕃下等奴隶,贯彻以下等奴隶管理吐蕃武士和其他奴隶的行为,节省陇右有限的兵力。

为增加这些奴隶底气,唐军还给奴隶发一些长矛和弓箭。

吐蕃武士若有异心,格杀勿论。

吐蕃下等奴隶平时受武士和上等奴隶压迫,现自然珍惜机会。

此时,神策、绥戎、定戎三军,已经完成第一批的招募,包括吐谷浑、苏毗、党项等战士,共有一万五千余人,其中除了神策卫外,还从诸军调遣两千多名老兵。

他们开赴柏海、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

同时,看护吐蕃武士修建城池。

不论是大非川古道,还是伏俟城古道,都按照李瑄的规定,使道路更平整。

河东、朔方的骑兵,开始撤回河湟之地。

河西的诸军,也先撤到湟水,因为朝廷的赏赐即将到达,让他们先在湟水城外候着。

陇右军驻守在新的防御之地,他们也有一部分骑兵在湟水等待领赏。

大军的整体调动,基本完成。

还有青海、九曲、柏海、积石等郡的牧场也要仔细选择,建设。

李瑄觉得尺带珠丹的“冬夏牧场”制度,有可取之处。

准备效仿吐蕃,建立春夏秋冬四季牧场,每个季节转场一次。

并规定每片牧场放牧一年后,要继续大转场,来年不得放牧,让草地恢复。

一片牧场上,马牛羊在夏季吃草的时候,会吃掉草籽,牧场不如之前是必然的。

黄河、青海、合河、柏海一带,可供放牧的地方众多,有转场的空间。

这一日,在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