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
换句话说,童贯也好,蔡京也罢,还有王黼,乃至天子。
他们都是下意识里能接受一次失败的……
人,失败多了,见过的失败多了,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失败之事……
这大宋,就是失败得多了,从驴车战神,到好水川……
也就好像一个人,失败的经验太多,他其实没那么自信,更也没那么锐意进取,这就是大宋朝从上至下的人心。
苏武此时此刻才明白,原来童贯在想败了之后的事,在想败了该怎么收场……
就好似童贯昔日,在西北监军,败也是常有之事,每一次他都得想着该怎么收场……
而他苏武,一心只想着怎么打胜!
苏武能说什么?拍着胸脯说一定不会败?这个胸脯可以拍,但拍起来意义却也不大。
因为这是大宋朝到得如今,打自骨子里的那种对于军事的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在历史上,会贯穿两宋三百余年。
这个王朝,从立国之初,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来这种对外的军事上的自信。
这个王朝,基因有问题!
苏武此时此刻,才看到这一点,才明白过来。
苏武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童贯,童贯不是不知道胜利的好处,而是一定要先去谋划失败的退路。
童贯一定需要朝堂之上某种程度的“一团和气”,没有这种和气,失败的退路也就没了。
苏武此时,心中其实很难受,第一次有一种无力之感,是他感觉到自己一个人,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一种无力之感。
但他,还是要干,因为他自己,不能败,他个人,没有退路。
许童贯眼中,什么武将军刘将军,不过都是枢密院下一个军将而已。
将士难免阵前亡,童贯也看得太多将士死亡。
但苏武不一样,武将军也好,鲁将军也罢,乃至东平府一兵一卒,那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带着他们上阵去,不是去失败的,不是去被辽人铁骑追在屁股后面屠杀的……
哪怕苏武知道,他个人有退路,哪怕兵败了,童贯也当保他一保。
但他个人内心里,是没有退路的……
苏武看着童贯,微微低头,慢慢来说:“枢相,我与麾下军汉,已是一体,此番若败,我自死在战阵之上,定然不一人苟且偷生。所以,我不思虑失败之事……”
“没人愿意失败,便是兵法也云,战事,先思虑败,再思虑胜,你我,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如此才能长久!”童贯如此来言。
苏武只管接着说:“枢相知我之意,我若带京东儿郎上阵,若是兵败,我当自刎阵前。亦如今日,李纲入京来,那大名府,定不能还在蔡京掌握之内,此胜败之关键也!”
童贯已然起身,脚步来去,甚至绕着苏武在转,便是一语来:“你如何这般说不通啊?人生起落无常,无常啊……你年岁还小,怎的就经不住人生起落呢?有人胯下之辱,有人卧薪尝胆,成大事者,不在小节,也还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最终功成,死人又算什么?”
好似,没有人错。
但苏武知道,自己一定是对的,童贯是说服不了,那就逼他!
怎么逼?
苏武拱手一礼:“枢相,今日就论到此处,下官回去好生思虑一二。”
“对对对,好生思虑,你一定要好生思虑,我如今最是倚仗你,便是万万不会害你,你只要听我的,保准你来日前程无忧啊……我在朝堂沉浮数十载,能到今日,光阴不是虚度……”
童贯依旧语重心长。
苏武点点头,拱手,去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谁一个人的错,是一切都错了。童贯沉浮数十载,这数十载,皆是错的!
出门,上马,走!
先去王家,苏武来得极快,那小厮奔跑去通传,苏武甚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