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大臣拟定了‘乾圣、兴福、咸嘉、崇贞’这四个年号,供他选择。朱由检最后选用了崇贞,并将“贞”字改为“祯”,以“崇祯”为其纪元开始。
朱由检之所以选定“崇祯”为年号,很多学者认为,因为“崇”为高大,“祯”为吉祥,并且“崇祯”与“重振”又是谐音,比较符合他重振大明王朝的治国理念。呵呵呵…可是,在野史中,却有另外一个说法。在《烈皇小识》中有记载,当时内阁拟定的年号,是下面这一排的年号,‘永昌、绍庆、咸嘉、崇贞’,而不是刚才讲的这上面四个。对此,有学者认为,朱由检放着第一个‘永昌’年号不用,偏偏选择最后一个崇祯年号,这可能就是命数使然。哈哈哈…后面还有一句,叫‘大明王朝亡国的密码,就藏在这个年号之中’。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崇祯帝不用’永昌’年号,就意味着他对江山的放弃,于是乎,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国时,就将这‘永昌’选定为年号,并将第二年定为永昌元年,随后,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便轰然倒塌了。后来大清入关,顺治帝登基后,其历史性地改变了年号的甄选方式,虽然仍采用了明朝的“一生一元制”做法,但年号的用词,不再从易经等道教书籍撷取,可改由从儒家经典文献中精选…”
就在范清婉为明朝的覆灭感到暗暗惋惜之际,高小双却在一旁,轻轻地捅了捅她的腰间,并用手指了指天空,轻声说到
“范大领导,时间不早了,再不去就可能要晚了”
范清婉这才清醒了过来,连忙歉意地说到“好久没有听过这种公共课了,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真是太过瘾了”
她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教室里面,似乎有点意犹未尽,当她看到自己手腕上的手表才九点一刻,便将手表伸到高小双眼前晃了一下,低声说到
“我说,美女,现在才九点一刻,急什么啊?!再听五分钟就走,我保证,?”,说完,便又将脑袋凑到了窗户前。
这时,教室里的黑板前,吴教授正在激情飞扬地讲到
“…关于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其人,我记得以前曾在一堂公共课里,作过详尽的介绍,因此今天就不再赘言了,只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422位皇帝中最有文化的一位皇帝,无论是在诗词歌赋、史学经学,还是在佛礼道学、易经卜算,琴棋书画等方面,他都具有极高的造诣,堪称为千古一帝’。哈哈哈…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型的皇帝,自公元502年登基,建立南梁政权,到公元549年去世,在位共48年,先后用了7个年号,有没有同学知道他的第一个年号叫什么?”
这时,坐在台下前排的一位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到“天监”
“完全正确,请坐下。天监这个年号,有人将它理解为‘上天监督或监视’之意。梁武帝用了长达17年,从公元502年4月定国号为‘梁’开始,到公元519年12月,是他用的七个年号中最长的一个。其余六个年号,用的时间都比较短,比如,普通,8年,大通,2年,中大通,5年,大同,稍微长一点,12年,中大同,2年,太清,2年,公元549年12月,也就是太清2年,梁武帝去世。
事实上,梁武帝在建立梁王朝之初,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故而将年号定为‘天监’,其确有让上天监督他执政之意思,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衣食住行和治国策略中得以印证。平日里,梁武帝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粗茶淡饭,宵衣旰食,夕惕朝乾,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每日五更起床,处理朝政,在宫门前设立谤木函和肺石函,畅顺民意,监督官员和士大夫,也正因为如此,箫梁王朝迎来了汉末魏晋以来最为辉煌的清朗盛世。可就在如此高光时刻,公元520年,梁武帝突然将用了17年的‘天监’这一年号,改为‘普通’年号。从表面上看,‘普通’这一新年号,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