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可以求助一下你的老师,科学院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肯定比我们多,但这依旧是个麻烦事,科学院出人了,就自然会介入到的你研究院中,共同管理、共同研发之类的”
“归根结底,开拓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人才不足是必然的,最好也是最难的方式,是自己培养人才,从‘零’开始。”
翟达若有所思:“自己培养么”
王校长点点头:“趁着你在这条路还未走的太远,从更低的基础着手,培养完全属于自己的人才,这条路最难,但也最正确。”
翟达默默思索了片刻,先是摇头,而后点头:“我还是不打算为这件事麻烦老师,有一些.太具体了。”
让老师出面能不能要来人,翟达觉得是可以的,但这比最初“鸿图os”一杆子捅到工信部,这件事要更细碎一些。
因为他要的不再是支持和引荐,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本身。
这些人就一定心甘情愿的脱离体制,来研究院么?来了后能融入么?科学院的共同管理、共同研发又是什么模式?
“但我觉得您后半句说的有道理,也许我们是应该将目光放低一些,从‘零’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机械核心研究院’,想参加今年的秋招。”
王校长点点头道:“这是好事,哈工大的学生就业并不困难,但我依旧希望他们能投入到更有前途、国家更需要的领域中,小翟,也许有一天你真的突破了碳化硅半导体的边界,如同鸿图os一样改变了市场与产业。”
“那哈工大即便为此,单开一个专业又如何!”
王校长掷地有声。
——————
从主楼走出,翟达望了望耀眼但不灼热的太阳。
此时正是哈城最舒服的季节,不凉不燥,清风阵阵。
通过和校长的谈话,他再一次意识到“产业升级”这条路,究竟有多难。
投入、技术、人才、市场.
关关难过,关关要过。
即便是他这样的开挂型选手,也不能填平所有的沟壑。
“不过.对的事,都难。”
越难,越要走扎实重活一次,钱对他已经不那么难挣了,光作家的身份就够他安稳一辈子,不趁着时代的东风,去风口浪尖看一看,做那条浪头一跃的锦鲤。
难道去当拍电影、玩赛车的咸鱼?
这不单单是他和老师的约定。
也是他与自己的约定。
人手的缺口,确实没那么快补充,但碳化硅小组的脚步并未有停止。
人力和精力的不足,暂时只能依靠个人的努力去克服,翟达在实验室上的时间更多了。
不过他有意的请陶哲理吃了一顿饭,问问他同期或者学弟,有没有比较闲的。
虽然从属上不能坏了规矩,但闲暇时帮帮忙也好。
翟达无法直接给薪资.
但可以饭卡里充钱啊!
陶哲理没有拒绝,他的学弟大概有三五人,一些重复的工作,确实可以帮帮忙,最次最次,看守设备等数据这样的杂活,还是很轻松的。
另外翟达找上了吴越,他想从越达餐饮的人事部门里,调走三分之一,去组建研究院自己的人事部门。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两边共用的情况终究不方便,沟通上也不顺畅。
这三分之一人的薪资待遇等一切不变,而且除了招聘以外,还会开始将“越达餐饮”的之前全新薪资架构,带入到研究院中。
吴越对此自然是支持的,这不单单是同一个老板的公司左手倒右手,也是他琢磨出的这套共富体系的延伸。
新的研究院人事部门共五人,考虑到这些人不需要科研,有没有老榆的加成都一样,于是并非让他们去研究院,而是在工业园额外的楼栋里租了一间办公室。
翟达交代了一下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