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急忙?”董应天问道。
“主公啊,粮草出现告急啊!”贾诩连忙回道。
“胡说!此番出征所携军粮可供十万大军三月之用,这才到一半,就粮草告急了?”
闻言,董应天是明显的不相信,斥驳道。
“哎呀,主公不是说所有难民来者不拒,如今吸附的流民、难民数量过多,导致军粮都告急了。”贾诩连忙解释道。
接收大批的难民,导致军粮都出现告急,吓得董应天连忙取消了沿途布诏的命令,悄悄的出了弘农郡。
然而,即便如此,依附上他的流民数量也已达十万之众。
原本长安出发的六万大军,此时已经变成了十六万。
好在他带的全部都是精锐部队,又有几位大将管制,倒还没有发生什么大动乱。
但是所带的粮草肯定是不足的,不得已董应天也只能一边督促程昱速速发粮,一边沿途征集,勉强能够这些难民温饱。
对于他的正规军,自然不会有任何克扣。
他还没圣母到牺牲自己精锐的口粮来救灾民。
程昱也没让他失望,几次灾民断粮,差点闹事时,他的运粮队及时赶到,化解危机。
还好在程昱运来的粮草中没有看到令他害怕的“肉干”,董应天才微微放宽心。
大军携难民一共花了三十日终于抵达旧都洛阳,虽然他后面极度掩盖风声,试图悄咪咪的通过弘农郡,然而军队数量规模还是到达了二十万。
不过这只是人数而已,真正的实际战斗力还不如之前的六万大军。
好在王允放的一把大火将司州所有的有规模的叛军都赶到了河内,不然现在随便来一支万人军队冲击,这二十万的大队伍恐怕会立马溃散。
不远处,一片残垣断壁,虽然高大但支离破碎的城墙,在宣告着它曾经的辉煌。
破烂的雒阳城匾只剩一截,被人插在土里,当做标牌。
目光所望之处,行人廖廖无几,土地残壁一片焦色,一眼就能看出此处被大火洗礼过。
废墟外,一片片的行营早已安扎完毕,一骑快马冲出,迎上董应天。
“徐荣参见丞相,两百营安扎完毕,就是十万大军今日都能安顿下来。”
徐荣来到董应天面前笑着禀告着,数千人不到十日的时间安扎好两百营,怎么说都是算得上功了。
准备好被夸赞的徐荣,见董应天和几位将军神色不对,也发现了情况不对。
看向后方跟随的队伍,顿时脸色一黑。
说好的最多7-8万人的营寨就可以了,这黑乌乌看不到头的一片,跟他说不会超过十万?
他只准备十万人的住所,这来二十万人,让他怎么办?
“主公,这不对吧。”徐荣道。
看着徐荣黑着脸,董应天这才想起,在徐荣先行时,吩咐他搭建十万人的营寨就可以了。
后面,流民实在太多,他为了悄咪咪的通过弘农郡,也没有通知徐荣了。
“徐荣将军不到十日便搭建好如此多的营寨,实属辛苦,虽然还不够用,但非将军之过,乃我等之失也。”
“且先安顿将士,其余难民将就挤挤罢了,待明日再扩建营寨。”
贾诩连忙出来打了个圆场。
“不错,此非徐荣的过错,是吾没料想灾情如此之重。”董应天也附和道。
徐荣这才放缓神情,领着诸位将军下去安顿将士。
几位亲卫领着董应天前往中军帐营。
这亲卫口中得知了为什么不在城中安营。
此时的洛阳城中一片废墟,杂草不生,极不适合居住,而且清理起来太耗费时间精力,所以他们在城外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