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还成了一块儿香饽饽。
刚从北影厂出来,上影厂那边儿又惦记上,立马扔出橄榄枝。
“得了、得了,我事情多,上影厂的好意我就先心领了。”江弦婉拒道。
“唉,好吧。”
祝鸿声很是遗憾。
挂断电话,江弦回到家,抱起自家闺女好好哄了一会儿。
随后一个人坐进书房,《战马》只差最后一部分,他准备完成《战马》最后一部分的写作。
自从听了江弦准备在海外重办《今天》的想法之后,赵振开沉寂良久的一颗心就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回想起此前,《今天》的英文刊名还是江弦取的。
当时大伙最初的意见都是“Today”,但是都觉得很普通,最后江弦提了个“The Moment”,立马征服四座。
移居海外的想法敲定下来,这段时间就一直在为这事儿准备。
这天他来到江弦家里,又和江弦聊了会儿《今天》的事情。
“你先去爱荷华,我在那儿有一幢房子,那边我朋友也多,就先在爱荷华把杂志办起来。”江弦道。
他在爱荷华的房子,放着撂荒也是烧钱,成了《今天》的根据地,那这房子也不算是白买。
“成立一个文化产业公司,把杂志挂到公司名下办起来,前期应该也不需要太大投资,往后有需要,我们再寻找投资人,不过这些都不急,美国那边气氛和国内不一样,你先适应适应”
江弦一条条的给赵振开吩咐,最后道:“我还给你找了个副手。”
“谁?”
“钟阿城。”
让赵振开去美国,说是办《今天》,但其实就是创业。
恰巧,钟阿城是个万事通,这小子连修汽车都会。
另外呢,前段时间,钟阿城还拉着芒克一块儿下了海,两个人学着做广告生意,可惜没做起来,公司很快就倒闭了,不过也算是积攒了创业经验。
唯一的缺陷是钟阿城不会英文。
这一点赵振开可以给他补足。
江弦把他和赵振开一块儿丢到美国办《今天》,这两个人,不论是人品、能力,江弦都比较放心。
嗯,赵振开还有人脉。
没错,人脉。
赵振开是正儿八经的二代,他是计委大院儿里长大的,从小接触的那都是什么人物不必多说,这些人里在美国发展的可不少。
然后就是赵振开认识的作家,也有相当一部分都在美国。
总之,有他俩在美国替自己主持《今天》,江弦觉得还是很靠谱的。
一想到商业环境自由的彼岸,江弦便忍不住畅想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总之先办杂志,从纸媒开始,再往出版行业发展,还能进军娱乐产业,音乐、影视.慢慢在那边打造起他的娱乐产业帝国。
嗯,这才有点网文重生者的味道嘛。
总之,一切的起点还是《今天》。
这杂志办好了,他的娱乐产业帝国才有从空中楼阁化为现实的机会。
《今天》是地基。
两人聊了一会儿,赵振开瞥见桌上一沓沓写满英文的稿子,忍不住诧异。
“这稿子是?”
“哦,是我最近写的一部。”江弦笑着把稿子递过去。
赵振开瞥了眼首页的第一行。
“战马?讲什么的?”
“大概就是,一匹马的一生。”江弦想了想说。
“稀罕。”
赵振开扫了几眼开头,发觉这篇竟然是以一匹马为第一视角所写。
这种写法如今在国内非常罕见。
国内的文学,基本上是以人为第一视角,还很少有第一视角是动物的。
“我知道你英语好,没想到你还会写英文。”赵振开道。
“我还在美国发表了几篇。”江弦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