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第336章 独属于国人的浪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6章 独属于国人的浪漫(2 / 4)

面上《最后一个匈奴》的手稿时。

他那充斥着不安的内心,终于慢慢的平定几分。

我们还有江弦!

我们有《最后一个匈奴》和《红高粱》这样层次的作品。

难道还不够资格和世界对话?!

诺奖得主名单往往是10月公布,到了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再举行颁奖典礼。

不过山高路远,国内外消息传递困难,马尔克斯获奖的新闻在国内传开已经是颁奖结束以后。

这也多亏了徐中玉,他花费大力气写的文章,为这一次的诺奖文学奖做了介绍。

再加上此次是与中国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作者获奖。

这和后世一样,每当亚洲作者获奖的时候,国内都会非常关注。

相对应的,这会儿的人比较在意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所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迅速掀起了空前的关注。

与此同时,1982年12月的《世界文学》第六期,同时发表了《百年孤独》六个章节的内容。

国内的读者马上通过《世界文学》这册杂志,一睹了《百年孤独》六个章节的内容。

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国这会儿还不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

也就是说,中国还没有承诺保护世界文学的版权。

所以这六章,未获马尔克斯授权,其实是盗版。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会儿国内法律意识淡薄,文学发展水平也不够,什么文学版权?根本没概念。

这也就惹得后来马尔克斯愤怒的说:

“有生之年不会将自己作品的任何版权授予中国的任何一家出版社,我发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京城。

胡同口仍堆积着未融化的雪。

江弦披着衣服,出去签收西安的来信。

信是路遥寄来的。

他先是在信里讲了讲自己读完《最后一个匈奴》的感受:

“这篇,写匈奴,写家族几代人的不同经历。

直到读完以后,我才意识到,的主人公不叫杨干大,不叫杨作新或者是黑大头,更不叫杨岸乡。

的主人公是时间。

起初我对你在文中时不时透露以后的故事情节有所疑惑。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黑大头尚年轻气盛时谈到他儿子与杨家的渊源。

第336章 独属于国人的浪漫

后来才知道,与其说你在写,不如说你在写时间。

也许时间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不是一去不返。

为什么黑家和杨家毫无瓜葛却联系紧密,为什么黑大头会和小西北王并肩作战,为什么杨娥子等的伤兵竟然是101,为什么首长同志抱了年幼的杨岸乡.

其实并非偶然或巧合,是因为时间。

时间才是主人公。

正如你在里写的,‘时间像是一种零散的纸片,不知什么时候你会将两片拾起,拼成一团,才猛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想,其实人在跳跃、穿梭于自己的人生,可能我们见过自己的未来,只是从不曾想到,原来未来会是这么回事。

我读这篇,读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间中感受到生命。

这刹那,恍惚间有种时间破碎之感,朦胧里明白了‘史诗’的意义”

路遥的文字真挚而充满感情,是极高度的评价。

江弦从这些句子里,能清晰的感受出路遥对《最后一个匈奴》这篇的喜爱。

尤其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路遥能从这篇中读出感情,读出其他地方人读不出的意味。

像是很多民歌和陕北的传说,外地人是不明白的,哪怕看到也不会有多在意。

而像路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