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第324章 四大作家赏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四大作家赏足(1 / 4)

第324章 四大作家赏足

京城,沙滩北街2号。

《人民文学》杂志社。

从1982年第六期《人民文学》发行至今,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一部杂志流入市场,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

“一、试销期。初入市场,经宣传介绍,被早期读者购阅,销路逐步展开;

二、畅销期。经读者群体的评介影响,在市场占有一定地位,销售量增加,流转加快;

三、饱和期。需要的读者已基本购得,经过一段畅销期流转减慢,销售量锐减;

四、衰退期。基本上无读者购买,销路停滞,甚至被市场淘汰。

两个月,基本上是每期《人民文学》的进入饱和期的时间。

编辑们也比较关注这个时间点这期杂志的印刷数量,这个数字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一期发行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

崔道怡和王扶都很关注第六期的印量数字。

这回《人民文学》如此大力度的推出《红高粱》这一部,自然是期待第6期的印量实现一个惊人的突破。

今年已经是1982年了。

正值纸面印刷时代最美好的时光。

这会儿的中国人或许没钱买电视、没钱看电影,这会儿也没有那么多电影可看。

所以就。

因为杂志非常便宜,一个工人也订得起。

在这一年,质量哪怕很一般的作品,也可以印几万册。

而这时候那些最好的杂志,《收获》有着120万的印量,《十月》80万,《当代》60万,《花城》60万,《诗刊》50万。

而《人民文学》这本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最为重要、最为突出也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学刊物。

每期都有足足150万的恐怖印量。

“出来了没有?”

“快了,快了。”

崔道怡拉着一名主管发行的编辑,盘问着第6期的印量。

编辑噼里啪啦敲着算盘,还没有计算出来。

这会儿连计算机都没,更别提什么计算器了,最好的工具就是算盘,每个学生都得背着算盘去上学。

很难想象,这年头每个学生都必学的算盘,才不过几年的时间,就成了完全搁置不用的古董。

崔道怡也不急于一时,他出去借其他单位的厕所尿了个尿,回来以后,发现办公室里一派欢欣鼓舞的气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色。

“崔老师!”

管发行的那位编辑激动的握住他的手,嘴都乐歪了。

“崔老师,咱们第6期印量,破两百万了!”

“两百万?”

咝。

崔道怡浑身一抖,异常兴奋。

“具体是多少?”

“两百一十三万册!”

哎呦我的个娘。

崔道怡大脑一麻,感觉自己人都飘了。

就像是喝了高粱酒,而且喝得很酣畅。

这才两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两百多万册,这个不同寻常的数字,意味着第六期上一篇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欢迎。

毫无疑问,这篇是江弦的《红高粱》。

这是毋庸置疑的。

江弦这篇《红高粱》发行以后,很迅速便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

《红高粱》受到了文坛评论界的一致推崇,很多重量级的批评家纷纷撰文分析江弦的文本。

不到两个月时间里,评论文章就有20多篇了,且都是对《红高粱》进行专论。

如今,来自广大读者们的反馈也摆在了面前。

崔道怡可以宣布说,《红高粱》已经实现了在文学界和读者两个群体里的大成功。

因为卸任主编一事,最近有些不愉快的光未然,听说这个消息以后,脸上也久违的有了笑意。

在他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