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第300章 《理解万岁》完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0章 《理解万岁》完稿(3 / 4)

江弦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听得出谢震华是个很有傲气的人,也是个很直率的人。

谢晋插嘴进来替他解围,“江弦同志的观察力很敏锐,这一点不是常人能比的,若非如此,也不会接连推出那么多部震惊文坛的名作。”

谢震华点点头,又看向谢晋,“你和谢铁俪熟么?他是我的老部下。”

这一回轮到江弦给谢晋解围,“您恐怕不知道,电影界有一个‘南谢北谢’的说法,就是指谢晋同志和谢铁骊同志,他们一个是电影界的擎天白玉柱,一个是架海紫金梁。”

郭明孝一听,之前架海紫金梁不还是李凖么?

这是铁打的擎天白玉柱,流水的架海紫金梁?

这天的会面,谢震华和三人聊得非常好。

当场就决定,由谢震华牵头,司X部出一位副参谋长、政X部出一位副主任,后勤部出一位副参谋长,成立一个电影支援办公室。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还要抽调一名担任过军区作战部部长的同志来担任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军事顾问。

谢晋高兴的嘴咧到了耳朵根。

就连彭荆风也出乎意料,他们昆明军区虽然一向有重视文学艺术的传统,但对一部影片这样大力支持,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壮举!

这时候他又想到昨天谢晋的说过的话,谢震华敬重的是江弦这名作者,是他创作的《高山下的花环》这篇。

的确是这样。

此前曾有很多电影厂来向他们军区提出过要支持的想法,要他们从这方面那方面给予支持,都被拒绝掉了。

这一次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可不就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改编自《高山下的花环》这部?

由此可见,《花环》这篇在边地将士们的心中有着多么特殊的地位。

这份影响力,彭荆风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一部能够对其实现超越。

江弦来边地的时候带了个小硬纸本,到如今,已经抄写的满满当当,上面全都是从边地各处听来的故事以及英雄事迹。

蔡朝东的《理解万岁》他印象很深,结合上这些硬纸本上的素材,一篇《理解万岁》的报告很快被他编撰于纸面上。

报告写完,他在云南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离开云南前,江弦最后一次坐着他那辆专车,涂装军绿色漆的Jeep切诺基在昆明转了一圈。

昆明距离京城两千六百多公里,这好不容易来一趟嘛,总是要给家里带点特产回去。

这边发展的没有京城那么快,不过街道上也全都是人和自行车。

车子沿着KM市区的主干道青年路一路开,这辆扎眼的车子惹来许多市民侧目观看。

“少数民族的妹子颜值还挺高。”江弦趴在车窗上面嘀咕。

“江作家,您说什么?”专门保护他的警卫员小张问道。

“咳咳,没什么。”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江弦坐着车子,在市区里头采购了些当地的特产。

像是什么炒黄豆。

还有云南当地的美味酸角。

挑着扁担卖的叮叮糖。

他坐这么大一辆车子,人家卖东西的看着他都喊老总,连钱都不敢收。

还是江弦硬塞过去。

返京这天,谢晋来火车站送他。

他说这次有部队支持,能省不少开销,还能同时用两部摄影机从不同角度来拍同一场戏,再选择好的画面来剪接。

“这样的效果比单机拍摄好多了!”

江弦听了也挺高兴,“看来我这个导演真没挑错,给谁都不行,就得给你谢晋。”

和他聊了一阵,谢晋又表示,他对将来影片的发行问题比较担心。

他说这段时间,文艺界正刮起一股反对写战争与英雄人物的歪风,还有人反对所谓电影中的“谢晋模式”。

“影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