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时常与庄明谈论起朝堂之事。她虽为女子,但聪慧过人。“陛下,臣妾以为,如今陛下提升武将地位,可莫要冷落了文臣。文臣于治国理政,亦有其独到之处。”
庄明笑道:“爱妃所言,朕岂会不知。文臣武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朕会平衡二者关系的。”
而淑妃秦英则在宫中举办诗会,邀请朝中大臣的女眷参加。在诗会之上,秦英巧妙地探听着大臣们对于庄明新政的看法。她将这些信息整理之后,呈递给庄明。
“爱妃此举,甚为贴心。朕得以知晓朝堂之下的暗流涌动,方能提前应对。”庄明对秦英的做法颇为赞赏。
在朝堂之上,武将们在得到地位提升后,积极投身于军队的建设与边防的巩固。戚继光被派往蓟州,继续镇守北疆。他大力扩充戚家军,训练新兵,同时与当地百姓合作,修建防御工事。
俞大猷则前往沿海地区,整饬海防。他淘汰旧船,建造新式战船,训练水军将士熟悉新的海战战术。
然而,文臣之中仍有部分人对武将地位的提升耿耿于怀。他们在暗中勾结,试图寻找机会扳倒支持武将的大臣。
张居正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他一方面加强对“武督司”的掌控,防止武将被人诬陷;另一方面,他在朝堂之上,以自己的威望和智慧,与那些反对势力周旋。
“诸位大人,陛下提升武将地位,乃是为了大明之边疆安宁,社稷稳固。我等身为臣子,当以大局为重,莫要因一己私利,坏了陛下的良策。”张居正义正言辞地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北方的游牧部落听闻戚继光镇守蓟州,不敢轻易南下侵扰。沿海地区,俞大猷的水军严阵以待,倭寇的活动也大大减少。
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危机却悄然降临。朝中一些奸臣与地方豪强勾结,他们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这导致部分地区的军队出现了哗变的迹象。
庄明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朕如此信任尔等,提升武将地位,拨付军饷,然尔等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海瑞主动请缨,前往查办此事。他深入军中,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很快便查明了真相。原来是一位朝中重臣与几个地方官相互勾结,他们伪造账目,将大量军饷据为己有。
海瑞将证据呈递给庄明,庄明当即下令,将涉案官员全部打入大牢,抄没家产,以充军饷。
“海爱卿,此次多亏有你。若不是你刚正不阿,朕险些被这些奸臣蒙蔽。”庄明感激地说道。
经此一事,庄明更加意识到吏治改革的重要性。他与张居正商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吏治制度。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严惩贪污腐败之徒,同时提高清官廉吏的待遇。
在后宫之中,敬妃庄小善和淑妃秦英也积极响应庄明的号召。她们在后宫之中倡导节俭之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于支持庄明的改革。
在庄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大明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武将们忠心耿耿,守卫着大明的边疆;文臣们各司其职,治理地方,朝堂之上政治清明。
戚继光在蓟州创造了一种新的军事屯田制度,士兵们在训练之余,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这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还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俞大猷在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建立了贸易往来。他将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特产出口海外,换取了大量的白银与奇珍异宝。这使得大明的国库日益充盈。
庄明看着日益强盛的大明,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一切的成果,离不开群臣的辅佐,离不开后宫妃子的支持。
“陛下,如今大明盛世初现,皆是陛下圣明所致。”张居正恭维道。
庄明摇头笑道:“此乃众卿家与朕共同努力之结果。朕希望,大明能够长盛不衰,成为万邦敬仰之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