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的相遇,则似一场心灵的碰撞。在京城的一条小巷里,庄明偶然间与海瑞相遇。庄明曾听百姓口中提起海瑞之相貌衣着特点,他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衫,虽朴素却干净整洁,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执着,那目光犹如能穿透世间一切黑暗的明灯,熠熠生辉。
庄明微微拱手,试探性地问道,脸上带着谦逊与诚恳,那表情如同春日里温和的微风,轻轻拂过:“想必你是海大人吧?曾听人提起您。海大人,您对大明如今的现状有何高见?”
海瑞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庄明,声音铿锵有力,如洪钟大吕:“大明的根基在于百姓,百姓乃是国之根本。任何国策政令,皆应以百姓的福祉为首要考量。若当今天子昏庸无能,致使朝纲混乱,民生凋敝,我等臣子自当以国家大义和百姓的利益为重,万死不辞!”
庄明听后,心中暗自点头,对海瑞的回答深感钦佩与满意,犹如在干涸的沙漠中寻到了一泓清泉:“海大人,您的正直和勇气实在令人敬仰不已。大明如今的朝堂,正需要更多像您这般清正廉洁、心怀百姓的官员,如此方能挽大厦于将倾啊。”
海瑞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仿佛是在无奈地叹息这世间的纷扰:“阁下过誉了,海瑞不过是在尽自己的本分,为大明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罢了,岂敢妄称有功。”
庄明在书房中秘密召见张居正,彼时的张居正还只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翰林,虽资历尚浅,却已展露出非凡的才华与睿智。
张居正穿着明代儒生常穿的直裰,形如现在的长衫,直领挺括,大襟随风而动,袖子宽松飘逸,两侧开衩恰到好处,腰间配以一根丝绦,更显儒雅风范。
庄明坐在书案后,目光温和地看着他,嘴角噙着一抹笑意,如同春日暖阳下盛开的花朵:“张大人,听闻你近日又写了一篇佳作,本宫好奇不已,不知能不能让本殿下也欣赏一下,也好领略领略张大人的文采风流?”张居正微微躬身,谦逊地一笑,恭敬地回答:“殿下谬赞了,居正的文章不过是些浅薄拙见,怎敢在殿下面前班门弄斧,献丑露拙呢。”
庄明轻轻摆了摆手,语气诚挚:“张大人不必过谦,你的才华本宫早有耳闻。今日召你前来,实有更为重要之事相商。本宫想知道,你是否愿意为了大明的锦绣前程,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与本宫携手并肩,共同奋战?”张居正神色一正,立刻挺直了腰杆,目光灼灼地望向庄明,那眼神犹如燃烧的火焰,炽热而坚定:“殿下请尽管吩咐,居正定当竭尽全力,肝脑涂地。只是,居正斗胆一问,殿下如何能确保您日后的决策皆能始终以百姓为先,让大明的百姓真正受益呢?”
庄明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张大人,本宫深知责任重大。本宫需要你凭借你的聪慧睿智和敏锐眼光,帮本宫留意朝中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妄图扰乱朝纲之人。本宫定会以实际行动向你证明,本宫的每一个决策都将以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绝无虚言。”
庄明与大哥戚继光的会面,充满了家国大义的豪情。庄明乔装改扮,秘密寻到正忙于军务的戚继光。
戚继光一身戎装,战袍随风猎猎作响,那战袍是明代军士常见的服饰,长度齐膝,便于行军作战,袖子较窄,行动起来干净利落,内部填充着棉花,既能保暖又可提供一定的防护,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如燃烧的火焰,故而也被称为“红胖袄”。腰间佩剑的剑刃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饮过的无数敌人的鲜血。
庄明目光深邃地望着戚继光,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家国大义相问,眼神中透着凝重与期待,犹如深邃的夜空等待着流星的划过:“大哥,你一心忠君爱国,可若当今天子昏庸,不能保境安民,你是忠于大明的皇权,还是会以百姓的安乐为主?”
戚继光抬起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