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小组的士兵迅速接收到指令,即刻将目标锁定在战场上的武卒机甲之上。
叶长青善意地提醒道:“小伙子们,你们要知道,我军目前的个人反坦克能力已经攀升至巅峰状态。红箭反坦克导弹能够轻松穿透一千毫米的均质装甲,而反器材狙击步枪更是能毫不费力地击穿三十毫米的钢板。试问,这样的机甲又能抵挡多久呢?”
面对这样的质疑,林天却显得胸有成竹:“抵挡,确实无法抵挡。”
叶长青闻言,脸色顿时一变:“那你还不快采取行动,阻止这一切!”
然而,林天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他站在栏杆旁,缓缓说道:“不过,我的机甲并不需要去抵挡。”
就在这时,反器材狙击步枪率先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声。但在子弹飞出的瞬间,机甲仿佛拥有了预知能力,迅速开启了加速喷口,以惊人的速度在零点一秒内做出了反应,全力喷射翻滚,竟然在短短的一千米距离内成功躲避了这发致命的子弹!
“躲子弹?!”即便是叶长青,目睹这一幕后也不禁感到震惊不已。
然而,对武卒机甲的考验并未就此结束。紧接着,一发威力巨大的反坦克火箭筒呼啸而来。尽管这东西的速度远不及子弹,但同样被武卒机甲以惊人的技巧轻松躲避,伴随着轰然巨响,火箭筒在机甲身后爆炸,掀起一片尘土。
而武卒机甲,却如同磐石般屹立在漫天飞舞的泥土之中,纹丝不动。
“这是我精心设计的预警系统,”林天自豪地解释道,“它能够根据枪声以及炮弹的飞行轨迹进行精确计算,提前做出规避动作,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伤害。”
叶长青听着林天的讲述,心中只剩下满满的惊叹:“不依赖防御,而是依靠闪避来进行自我保护吗?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叶长青也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尽管在远程范围内能够成功规避火箭弹等攻击,但在近战防御方面,你们有何对策?”
对此,林天早有筹划,从容回应:
“我们考虑为机甲加装外挂装甲。未加装前,机体已能抵御762毫米子弹的近距离射击;加装后,更能承受127毫米重机枪的猛烈扫射。当然,这一改进会以牺牲部分速度为代价。”
叶长青深思熟虑后,缓缓言道:
“这一性能表现相当出色。若单兵能装备此类机甲,未来战场上的伤亡率定会大幅下降。”
但随即,叶长青忆起此行目的——劝说林天转向大型战备的研究,于是话锋突变:
“然而,林院士,当这种单兵武器在战场上遭遇坦克、战机等大型战备时,其战斗力或许仍显不足。”
实际上,叶长青对武卒机甲的表现已颇为满意,但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转而采取更为坚定的立场:
“难道这还不足以令人满意吗?”林天未曾料到叶首长的要求竟如此严格。
“确实,林院士,目前部队更期望您能将研究重心转向大型军备的开发。”叶长青自以为胜券在握,心中不禁生出几分自得。
然而,正当叶长青打算鼓励林天继续推进武卒机甲项目之际,林天却忽然摇了摇头,语出惊人:
“无奈啊,军部对军备的要求竟如此严苛,看来我只能亮出我的终极隐藏秘密武器了。”
张平和叶长青闻言,脸上皆露出愕然之色。
“什么?还有秘密武器?”
林天随即推门离开了观察室,留下一句:
“稍等片刻,我去给机甲做个改造。”
言罢,林天的身影消失在门后,留下观察室内的两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望着林天有条不紊地指挥机甲回归卡车,叶长青不禁感慨万分:
“这林院士,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啊。”
一旁的张平则满脸疑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