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2 / 3)

养朱家之子孙,他是大明的好皇帝?

“更不要说,将国库以为私库,朕就很是好奇了,当年的那些臣子里,就没有一个敢骂上他一骂,指出他将天下视为朱氏一家的行为极为可耻?“你们不知,以天下满足一己之私,此举不妥?朕如今拨乱反正,继往开来,你倒想站出来充一充好人,拿祖宗来压朕?在你看来,为君者,视祖宗之制为重,还是当以天下百姓为重?”

然而,朱福宁是真敢骂,在朝堂之上,真骂朱元璋这个祖宗。朱元璋听得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视天下为一己所有,以百姓而养朱家,这个事确实是朱元璋做得不地道,但以前没有人提出来,朱元璋也当作不知道这回事,却架不住让朱福宁骂了。

“胆大包天的丫头,真连祖宗都敢骂,好胆识。"朱元璋的下方有人赞许一声,很是以为朱福宁了不起。

而此时的朱福宁再一次重申道:“你们也不用想着拿祖宗压朕。朕坐在这个位置上,为民谋福,不利于民之事,谏之朕定以纳,可要是利于民之事,管祖宗定下的什么规矩,一概废之。另,国库与宫中开支分开,国库只用于民,私库,皇庄田园都有收益,当皇帝的要是连自己都养不活,活该饿死。”!!!朱福宁这属实够狠,但在她下方的臣子,都感受到朱福宁一份为民心。

一家之天下怎么可取呢?

国与家,本就该分开的。

“朱氏一脉,到朕这儿,只剩下朕一人,往后之儿孙,都是朕的后代。所以,以后朕的儿女,有本事治国平天下,朕会封他们为王,没有本事,活该他吃苦受罪。"朱福宁不忘提醒在场的人们,别考虑以前的祖宗了,朱家让朱福宁解决了个干净,往后只有朱福宁生下的孩子,以后只有朱福宁的血脉。换而言之,朱福宁是在对自己的后代要求严格。“朕如此严以律己,原以为你们会高兴,但现在看来,并不是。其中的原由,不若你们来说说?"朱福宁说话扫视过堂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一位开口提及祖宗律法的人。

这下那人把头低得更低。

“年少时,朕曾学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学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难不成这些书你们都没有读过?"朱福宁继续问,灼灼的目光中透着正直,越发看得人羞愧。“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朕不管从前的祖宗是怎么视天下为一家之天下,在朕这儿,手握皇权,非为谋一己之私,而在于为天下谋。脱会做到这一点,若你们做不到,这朝堂之上也不会再有你们的容身之地,这句话,都给朕记牢了。"朱福宁引经据典的一番话,对多少人而言是重击。可是,没有人认为朱福宁能够做到,哪怕是朱元璋也并不认为。但,观朱福宁一生,用张居正变法,以南北分别实施不同的政策,结合实际,以令天下的田都收回朝廷手中。

田是百姓耕种,田是国家的,国家要想收回来,随时可以收回。由此,抑制土地兼并。

之后,朱福宁大力发展科技,开启航海,这倒是有点像郑和下西洋的感觉,但有所不同的是,朱福宁让人前往各地把当地的技术学回来,也正因如此,难免也招来其他国家的觊觎。

一个倭国在沿海作乱,当年朱福宁想把人家国给灭了,没想到他们没死绝,后来把主意打到朝鲜身上,想从朝鲜那儿烧杀抢掠,由此壮大发展。朱福宁当时派了严世蕃出手,挑着朝鲜和倭国斗,你来我往相当的热闹。后来严世蕃便开始负责相关的海上贸易之事,某个被朱福宁在台湾岛收拾的葡萄牙国知道大明出兵抢了他们的舰队,杀光他们的人,急吼吼的杀来,可惜,叫大明的海军收拾了。

之后的时间,海上贸易越发繁荣,但与之而来海上的战事也随之多了,不免有人提起海禁,只要像祖宗一样实施海禁,就可以保证无人犯海。“说出这样愚蠢之极的话,你真以为这天下的人都是良善之辈?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