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找来儿子,让儿子务必要多给工人一些工钱,同时不要用包身工。老太太的儿子被老太太弄得哭笑不得。
不过他还真的去看了看工厂情况,然后给工厂工人提高了伙食。至于包身工…他开的工厂跟谭大盛开的工厂一样,需要工人有足够的力气,因而没有招瘦弱的女工童工,招的都是壮劳力。他手下那些工人,赚得可不少!
说回老太太,她招呼那些姨太太坐下以后,迫不及待地,就让识字的姨太太给她念故事。
那姨太太念起来。
老太太听得很专注,而等那姨太太念完,她就感叹起来:“可欣这丫头真聪明,那店老板也是个好人。”
其他人便也开口:“是啊,这孩子总算是遇着好事了!”“她这般聪明,以后一定会否极泰来。”
“一次赚一千元,这小姑娘当真厉害。”
老太太又道:“可欣这丫头是个有主意的,有了这一千元,她一定可以越过越好,就不知道她接下来打算做什么。”“我也好奇呢!”
她们聊得热火朝天,这时,老太太注意到,有个姨太太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直没说话。
老太太好奇地询问起来。
那姨太太道:“老太太,那书里写到的馥郁堂我知道,是我们苏州鼎鼎有名的铺子!”
这姨太太是苏州人,家里有些钱财。
馥郁堂在上海没多少名气,在苏州却很有名。她早先在苏州时,就一直用馥郁堂的香粉。这般想着,这个姨太太就说了说馥郁堂的情况。老太太道:“竞然真有这么一个馥郁堂?那它在租界,可有店铺?”这个苏州来的姨太太道:“老太太,有的,我之前出去逛街时瞧见过。“那我一定要买点馥郁堂的胭脂水粉,这可是云景这姑娘写在书里的。“老太太立刻喊了管事过来,让管事去馥郁堂那边,把馥郁堂的产品,每样买一份回来。
他们家人多,不存在买了用不完的情况,说不定到时候,还会不够分。老太太得知馥郁堂真的存在后,起了买东西的心思,其他人也一样。今日是周日,孟琳没在学校,而是在家。
而她家,也是订了《新小说报》的,她看完报纸,立刻就吩咐女佣,说自己要出门。
孟家有自己的黄包车,小姐要出门,那车夫也就将车子擦了又擦。等孟琳坐上车子,车夫问:“小姐要去哪里?”孟琳道:“我要去《新小说报》编辑部。”她又有稿件被选中,去《新小说报》编辑部,是为了拿稿费。《新小说报》有很多作者,那些稿费要么是作者自己去拿,要么是黄培成安排人将之送到作者家中。
至于放在信封里寄……如今的信件时常丢失,黄培成自然不会这么做。上海的普通人家,不会送家里的女儿去读书,也不喜家里的女儿太有主意。但那些有见识的有钱人,是热衷于培养女儿的。他们不缺送女儿读书的这点钱,而且现如今很多有本事的年轻男子,已经不愿意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字都不认识的女子,他们更愿意娶那些读过书,有见识的女子。
既如此,他们肯定要送女儿去读书。
孟琳写小说并给《新小说报》投稿一事,她家里人已经知道,孟父起初觉得她不安分,思考过后,却开始支持,甚至出门交际时,会专门提起,说自己的女儿喜欢写小说,还有小说在报纸上发表。不管那些人心里如何想,嘴上都是羡慕赞扬的。一个小姑娘,能在报纸上发表小说,确实了不起。更有一些人,知道自家儿子喜欢有文化的人,还开始打听孟琳的婚事,想与孟家结亲。
而这些,让孟父对孟琳更加器重。
不过孟琳心中,却多少有些难受。
她父亲器重她,是因为她将来可以嫁个好人家,而不是因为她这个人。孟琳失神地看着路边的种种。
突然,她看到了什么,连忙道:“停车!”“小姐,怎么了?“车夫问。
孟琳的目光落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