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发现里面蕴含有三种气息,精纯佛法,人道功德,温和灵气。
每一样都对普通人有大益,今日来听经的人,只要不是发生意外,都能无病无灾寿尽而终。
无论白衣僧人姜善的出场方式,是显摆也好下马威也罢,至少数千人因此受益。姜善或许不为许多人所喜,然而能凝聚功德金轮,是需要真的行善积德。
“贫僧姜善,自银霜而来,途经诸多州郡”
姜善不是第一次讲法,开场白十分娴熟,显然训练有素,忽然注意到第三排的法海和尚,气息有异。
淡淡一笑后,立刻调整思绪,婉婉道来。
“贫僧讲法三日,一日一经,今日便讲我佛根本经文”
“往昔恶业,皆由贪嗔痴”
“除一切心毒,修最上智”
“一切皆随业力生!”
姜善讲经声传出广场外,随风飘出数里,犹如在行人人耳边呢喃。
在佛法的加持下,呢喃声让人通体舒畅,情不自禁的向广场汇聚。不过片刻时候,广场四周都挤满了人,许多人在客栈酒楼,甚至在屋顶上听经。
姜善讲妙处,手掐说法印,顿时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场中佛门信众见此,席地盘坐,诵读佛经。
许多不信佛的听众,见到此异像,顿时对佛祖生出几分敬仰。
唯有场中听经的道门修士,忍不住撇嘴,只是玄妙些的幻术而已。
其中有几个桀骜不驯的道人,高呼无量天尊,三清祖师,发出嘘声怪叫。
姜善对此视而不见,已经习以为常,一路东行百万里,见过虔诚信众,也见过恶佛甚至灭佛的佛敌。
遇上这等人,当他不存在即可,无需理会。
“一心向佛,修善果,得善报,入轮回,如此圆行圆证,终顿入佛地!”
一部经讲了近两个时辰,站着听经的人丝毫没有感到疲倦,反而有种酣畅淋漓之感,如夏饮冰水,冬日暖阳,老婆孩子热炕头。
姜善声音渐落,听众从讲经声中清醒过来,心中生出不舍。
人群中一些奇人异士,却知晓正戏才刚刚开始。
果然。
姜善话音刚刚落下,台上便多了一个两鬓霜白的清瘦老者。
不少读书人皆已经认了出来,正是刚进白鹿书院教书的荀老夫子,进书院才讲了几堂课,却深受学子喜爱,名气已然不小。
荀夫子和颜悦色道:“禅师,听伱讲经所悟颇多,还请帮忙解惑一二?”
姜善轻笑道:“老夫子请讲。”
“吾乃儒家之士,时常听到登闻鼓院判案,有几个跟有关佛门的案子,还请圣僧评判一二。”
语言恭良,可话语字间颇有些咄咄逼人。
陆鸣渊感觉,这位荀夫子好似是想借姜善的名头,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姜善语气很温和,继续说道:“不知夫子听经,有什么疑惑?”
荀夫子淡淡一笑:“吾疑惑,僧人不事生产,平日里就是参禅念经。嘴上说施恩大众,却是受信众供养,恍如国家社稷之蛀虫。”
这位夫子,笑容满面,话语如刀,问道:“禅师以为何解?”
“夫子所说不无道理,然而”
姜善说道:“普罗大众务农,是在土地种田,得稻米黍麦。我佛便是在人心上种田,消除业障,导人向善,二者只是分工不同,实则无异也。”
“禅师所说人心种田,哪里是为了消除业障?还不是为了自己修行,最大的好处,功德一物,还不是落在自己身上!”
荀夫子笑着说道:“既然是为了自己修行,就不要宣扬什么度人,太过虚伪,只是度自己而已!”
哗!
广场上传出一阵喧哗声。
佛门根本理念便是度人,经过这老头一顿解释,成了自私自利度自己。
佛修的真谛——行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