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要来看狐仙。
看过之后,都会沈家这只狐仙称赞不绝的。
“阿糯真真是厉害,养的狐仙都好看,瞧那身皮『毛』,火红火红的,油光水滑的,还圆滚滚的。”
“连狐仙都愿意跟着阿糯……”
沈糯这才没法了,就两天时间,传的连隔壁几个村子都知道她养了只狐狸。
所以两天后,沈糯打算启程去京城时,还特意准备了竹筐,就跟以前一样,让沈小狐待在竹筐里,带它去京城。
沈糯自己也是普通的布衣打扮,一头青丝也髻成发顶,做少年郎的打扮,她就连身如玉的肌肤也用『药』汁涂抹成蜜『色』,不过五官还是特别清隽。
这天早,沈家人都起来的特别早。
沈母特意做了不少好吃的,等一家子吃过早饭。
沈糯挎着包袱,把那把匕首『插』在靴里,骑马离开。
她还特意买了匹马,以后去京城买了宅子,再用牛车肯定也不成,还是养两匹马,弄个马车比较方便。
沈糯背着竹筐,沈小狐就待在竹筐里面,里面还有稻草垫着,它躺着也舒服些。
沈糯骑马一路朝着村驶去。
沈家人全都眼眶微红,沈莺更是没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然后跑回屋去了。
沈糯也是好几次回头,最后出了村,再看不到沈家,她才抹了把泪,夹紧马肚一路朝官道而去。
她这一路,白日里都是骑马快行,天『色』快暗时,路边若有驿站,她就去驿站歇息一晚。
出行有引路,沈糯早就找奉永镇的县太爷要了路引,所以这一路走的都是官道,都有驿站可以歇息。
路的驿站也不少,就这样白日赶路,晚歇息,到了第五日晌午,沈糯就已到了京城的城门前。
远远看过去,城墙高大结实,城门宏伟,守卫森严。
城出城的人络绎不绝。
因为边关战事,城都是要接受检查的。
沈糯第一次来京城,身还有路引,到了城门时,她下马,牵着马儿跟着前面的百姓一起接受检查好城,背后还背着竹筐。
轮到她时,守城门的士兵询问她,“从哪来的?”
沈糯道:“边城。”
她现在音也只是个五六的少年音,但略有些软绵,没攻击『性』。
士兵听她是边城来的,多看沈糯两眼,最后检查她的路引,发现没问题才说,“把竹筐放地,例行检查。”
沈糯把后背的竹筐放在地,士兵掀开,竟在里面瞧一只火红的狐狸,士兵吓了后退一步,举着长矛指着竹筐,“里面东西?”
“小狐,出来。”
沈糯让沈小狐从竹筐跳出来,才对士兵道:“这是我养的宠物,一只狐狸。”
沈小狐跳出竹筐,抖了抖身的皮『毛』,在太阳照映下,这身火红的皮『毛』都透着亮,『毛』『色』实在太漂亮了些。
士兵的确是只狐狸,这才说,“行了,没事了。”
周围百姓都有点看呆了。
“好漂亮的狐狸。”
“这少年边城来的吗?都能养狐狸了。”
之后士兵检查沈糯的包袱,包袱里是两套换洗衣物。
沈母给的二千两银票,沈糯都是贴身放着的。
主要是沈糯音听着也不是京城地的,加边城战事,她自己也说来自边城,哪怕身有路引,但守城的士兵检查也严格不少,检查完竹筐和包袱,还举了根长矛拍了拍沈糯身,检查有无携带。
拍到沈糯鞋子时,发出‘铮’的一声。
士兵看向沈糯。
沈糯无奈,从靴里取出那把匕首,“这是我防身的武器。”
士兵想接过匕首看一眼,沈糯忙道:“这匕首你碰不。”
面缠绕着丝丝的阴煞,普通人入手是极冰凉的。
士兵看了沈糯一眼,根不信,伸手就想抓住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