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自曝穿越后,一年平辽>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京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京行(2 / 2)

但制度的设想是美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

特别是对四品以上官员的考察完全沦为了一种形式,四品以上的官员就通过臣子写“自陈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正德四年刚刚确立自陈制度,由于实施之初较为严格,两百多名官员中有八人被罢免,但到正德十年时,已经没有一人因京察而罢黜。

到后来京察基本就成了一种政治斗争工具,除了少数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会因自陈而去位,大部分人都可以安全过关。

能够到达四品官以上的官员一般都是历经了十年寒窗苦读和多年来在仕途上的打拼,自然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归隐山林。但是自陈疏要谦虚,不能夸自己有多好,而是要说明自己的缺点,让皇帝罢自己。

比如嘉靖十八年兵部尚书毛伯温就在自陈疏里说:“臣行年五十八岁,落齿有三,入仕三十二年”。五十八岁做到二品大员在当时来说已经算年轻了。

如万历初年张居正刚开始改革,就碰上了六年一次的京察,他便写道,“臣性质闇昧,学术空疎,虽不敢逞小智以紊旧章而水旱贼盗之时闻,吏治民风之未善,徒切忧惶,一筹罔效。是臣奉职无状之明验,可见于此矣。”

张居正表面上是说自己奉职无状,但实际上却是在夸耀自己过去六年来处理好了繁琐的政务,选贤用能,而且现在吏治民风不善,天下并不安稳,皇帝你还得倚靠我呢!

这种京察已经流于形式,皇帝甚至懒得一封封的查看和批示,只会对一些亲近的重臣或者亲睐的臣子亲笔批示,以资鼓励。决大部分官员的自陈疏到了皇帝那里,都只有“不准辞”“不允辞”三个字。

但对于低级官员来说,这京查便可能要命了。

这就不得不提万历年间的京察案,也是宣党跟东林党之间的恩怨由来。

宣党的“宣”字指的是安徽宣州,时宣党领袖汤宾尹利用自己的权力、威望、文采,广收门徒,其中江淮一带居多,代表的是江淮一带的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